安倍路線與台灣戰略機遇
自由時報
◎ 賴怡忠
日本自民黨在參院選舉大勝,加上此次無須改選的席次,自公聯盟已取得過半席次,解消
二○○七年以來的分裂國會狀態,安倍影響力大幅強化。在可預見的未來,安倍路線將更
不受到挑戰。
這次自民黨大勝的理由,一方面是安倍路線受到大眾的支持,同時民主黨陷入內部崩裂,
加上日本大眾對於近幾年分裂國會造成法案延宕與施政空轉的不滿等因素有關。
安倍經濟學的發展,使日本社會對經濟的信心有顯著提升。七月份公布的皮優(Pew)民
調顯示,四成民眾看好日本未來一年的經濟前景,不僅比去年同期高二十四%,更是自二
○○二年以來的最高值。可見自民黨此次獲勝主要就是靠「安倍經濟學」。
安倍路線的另一個面向是「日本正常化」,這也是中、韓兩國最戒慎恐懼的發展。但與過
去日本社會傾向避免受中、韓批評而自我限縮的反應不同,現在的日本社會不再視正常化
為禁忌,也不因中、韓的批評而退卻。在十八至二十九歲的年齡層中,更有七成三認為日
本對二戰已表達足夠歉意,因此無須再多言。此發展值得台灣思考,如何調整過時的分析
眼鏡,以面對現在的日本。
由於修憲需要高門檻,安倍不可能會意圖直接動憲法第九條,但可能修憲法九十六條以降
低國會的修憲門檻。由於同屬執政聯盟的公明黨反對修憲,安倍是否會為了修憲而放棄公
明黨,另與支持修憲的日本維新會(眾院第三大黨)、大眾黨等組成新執政聯盟,值得觀
察。新聯盟會啟動內閣改組。一旦出現這個變化,影響將十分深遠。
安倍最令人意外的是,在參院選前就表態參加TPP,現在觀之,安倍可能就是以TPP
做為促進結構改革的手段。日本TPP談判應會加速,連帶提高TPP成形的機會,先於
RCEP可能不再是幻想,中國對TPP的排斥態度也可能會改變。
主張強化台日關係的安倍擴大影響力,是台灣的戰略機遇。是否願意正面面對這個再崛起
的日本,端視台灣政界能否揚棄聯中反日的一中架構制約了
(作者現任台灣智庫執行委員)
========================
有擔當的政府 只要喊黃金四年 或八年
搞個十年喊自爽的
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