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島真的很神奇
合憲的言論 輕則批判成賣國 重則丟官
違憲言論好像是主流民意 啊又不敢修憲
===
http://bit.ly/H4pN5s
動輒抹紅他人的《自由時報》竟以「如果這不是賣台 什麼是賣台」的聳動標題,攻擊馬英九總統國慶講話中的「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認定馬總統是因為施政滿意度低,蓄意運用兩岸牌拉抬聲望。
《自由時報》又錯了。馬總統所謂的「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既未逾越土地與人民的範疇,也無關於濫權和背叛,更不是為了個人歷史定位。他傳達的只是現狀和事實,是在維護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明文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疆域…」,現行憲法增修條文亦開宗明義闡述「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馬總統無論是先前提到的「兩岸非國與國關係」或國慶日致詞的「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完全符合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現狀。《自由時報》利用中華民國憲法賦予的言論自由,一再污衊他人賣台,若非蓄意的政治奪權手段,即屬意識形態的作祟。
《自由時報》的社論讚揚毛澤東一句名言─「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其實已揭穿了其「為反對而反對」的陽謀。兩岸服貿協議或兩岸互設代表處,屬可討論的公共議題,朝野政黨大可經過理性辯論,從中尋求符合台灣利益的最大公約數。《自由時報》為反對而反對的邏輯,又置人民於何地?
《自由時報》因為政府政策不符其意識形態,即扣人賣台的帽子,實不足取。套用邏輯,該報長期否定中華民國憲法「如果這不是叛國 什麼是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