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4要維修一小時
趁這時間回你這篇文吧,我只針對你提的第三點
其他點我也懶的說了,留給其他人說吧
潛艦國造,基本上就是不可行的,原po可以去搜尋一下
,全世界有能力造飛機的多,還是造潛艦的多,潛艦上
面系統的複雜性絕對比水面艦高出數倍,不是你有辦法
造出船殼就好了,更重要的水下靜音技術,這部份還是
各潛艦製造國的機密資料,美國絕對不可能將這些技術
賣給你台灣,就算你台灣拿幾千億美金也是一樣,更何
況潛艦最重要的聲納,台灣更是沒有能力自行製造,當
年IDF能造成功,是因為政府號召海外留學生或任職相關
機構的人回台協助,加上美國發動機部份小放水,讓台
灣還有發動機可以撿來用,不然IDF只依靠國內技術人員
下場不會比印度的LCA好多少
不說歐美國家,就拿澳洲潛艦國造的歷程來參考一下
澳洲第一次造潛艦是1980年代開始計畫的,計畫是找
國外廠商投標,再技術移轉到國內建造,1983年開標
結果由瑞典的Type-471型的設計得標,計畫設定是建
造六艘全在澳洲本土建造。
首艦柯林斯號在1990年安放龍骨,原定在1995年成軍
結果拖到了1996年才成軍,最慘的是因為艦上的戰鬥
軟體開發工作不順利,這條潛艦基本上不具任何戰鬥
能力,一直到2004年開發完成,才開始能擔負戰備任
務。這就完了嗎?當然沒有,1996年時首艦柯林斯號
雖然不具戰鬥能力,但潛艦該有的都有了,就開出去
進行試航,開出去幾次就發現一大堆問題。
1.發動機部份設計不良容易出現故障
2.大軸軸封密合不良,每小時會灌進幾百公升的海水
3.螺旋槳推進器有製造不良的問題,使用數年就會發生金屬疲勞
4.推進用主電動機在特定航速之下的振動過大
5.艦上電池艙間抽氣風扇的供電設計不良,還會製造出額外的噪音
6.焊接品質不良,艦內的高壓海水管路,隨時都有可能爆開
7.由於桅杆設計不流線,升起之後會在海水中產生過大的阻力與振動
進而影響全艦的航行操控
....etc
問題多到整條船幾乎要打掉重造了
在柯林斯級之前,柯林斯是澳洲史上最昂貴的國防計畫,全部六條潛艦
建造費用,包括後續的改良計畫和維修,合計為100億澳幣(1990年代計算)
這還是有外力協助,一堆艦上設備都外購或著授權生產,少數自行開發
累計下來的。澳洲後續的新潛艦計畫SEA-1000,預估就要花上300~400億澳幣
光是這筆費用不考慮通貨澎漲和外力協助的問題,澳洲在柯林斯級上花的這
一筆錢大約就是台灣一整年國防經費的總額,給台灣用20年時間進行整個
計畫好了平均一年要花費國防經費的約10%來進行潛艦國造,而且造出來的
潛艦一定問題一大堆,你還要再等很長一段時間來排除這些問題。對台灣
急著要用潛艦的囧境來說,你認為台灣有時間等20年造出一批問題百出
的潛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