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蘋果日報有兩篇焦點評論,由政治人物(的智囊)來表達支持和反對多元成家
方案的立場。其中郝龍斌是抱持反對的立場,不過他的反對論點相當小心翼翼,避開
了我前面討論過的不成立的反對論點。也傾向Sandel在他課堂上所提到的有效反對觀
點。不管你同意與否,稍微瞭解一下這個屬於最堅實的反對意見的邏輯是需要的。
==============================================================================
2013年11月29日
焦點評論:多元成家 台灣沒準備好(郝龍斌)
近來社會各界對於「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下稱伴侶盟)提倡的同性
婚姻制度及伴侶制度,即將透過立法程序成為正式的法律一事,有許多不
同的意見及討論,甚至引發正反意見的對立。我認為,對於一個高度爭議
的議題,必須先經過社會上普遍的討論,進而形成共識,無論結果是贊成
立法或反對立法,這個社會共識的形成過程非常重要。尤其是涉及家庭價
值的立法,更需要民眾高度認同,法律方才能夠落實執行,否則只是製造
更多社會衝突。
因此我主張,在台灣社會大眾對此案認知不足,且缺乏高度認同前,本案
立法程序應該暫緩。
其實在立法之前,對於保障同性戀及各種多元族群的相關權益,政府和社
會大眾仍有諸多可以努力之處;而台北市政府也早從陳前市長開始,就致
力營造多元族群的友善環境,從教育、就業、醫療及家庭暴力防治等面向
,我們努力消除歧視且提供平等的制度性保障。我們理解並尊重各種族群
的需求,也願意就政府做得還不夠的地方,持續改善,希望讓台北更多元
,更包容。
衝擊傳統家庭制度
但是不容否認,此次伴侶盟提出之「同性婚姻制度」及「伴侶制度」,直
接衝擊長久以來社會大眾對婚姻及父母子女關係的認知,並且改變台灣人
一貫傳承的傳統家庭制度。固然任何社會制度都可能隨時代環境而改變,
家庭制度確實也在改變;但社會制度的改變需經過長時間的演化,我認為
,婚姻和家庭的變革也應待民眾普遍接受並形成新的價值時,再以法律加
以鞏固保障,方為妥適。
暫緩修法凝聚共識
此次準備修法的《民法》親屬編,涉及的不僅是尊重同性戀者人權的問題
,而是修法後的法律,將對婚姻及父母子女關係的規範與保障做出重大改
變,台灣民眾是否確實了解修法的理由及內涵?對於以法律手段改變傳承
數千年的家庭制度是否認同?針對上述疑慮,我認為,我們的社會還沒有
準備好。
親屬與家庭,是我國最堅實的社會基礎,國外的例子或可作為參考借鏡,
但在我國社會環境的演化尚未成熟、民眾對於新法的影響和衝擊均無充分
了解的情況下,不宜照抄照搬外國立法例。因此,我鄭重呼籲立法院暫緩
此案的立法程序,讓民眾充分討論,也讓社會演化得以自然形成,以免徒
增社會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