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95203
自經區 恐衝擊農產加工6000億產值
這篇文章主要的論點來源是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
http://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04&i=TXT201311201416560GK
這是新新聞的連結 沒有完整全文
https://www.facebook.com/lazy.news/posts/584303364950408
這篇的連結裡面 請點開下面有個"更多"的按鍵 就能看到全文
這兩個連結的內容 主要也是引用陳吉仲教授的論點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1128/35469009/
這篇是蘋果投書 作者是 台灣農村陣線祕書長 世新大學社發所助理教授蔡培慧
裡面最重要提出來的問題就是,在自經區裡面的農業加工產品
1.原料來源的被取代
2.加工後產品標示產地
第一點,是針對台灣農作物實質上會遭受到的損失
例如,原本是管制進口的農作物原料品項,
管制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品項是台灣農民大量種植,同時替代性很高的產品,
一旦開放進口,對台灣的農業生產有很大的威脅。
這最直接造成的後果,就是台灣農業蒙受巨大損傷,
更長遠的影響就是台灣農業後繼無人,萎縮甚至消失
第二點,產地標示其實也很重要
例如,原料是中國生產,在自經區加工後,就能標上MIT的標誌
但問題是,這些原料檢驗,中國的標準與台灣的標準並不一致,
而台灣也沒有任何可以查核原料產地的機制,
原先說,自經區的加工產品一律外銷,可是後來政策又轉彎,
變成容許10%加工品內銷,首先,是不是只會內銷10%就無法確定了,
更不用說只標示加工地點、不用標示原料產地,一旦出事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也就是說,未來就算標上MIT,也無從得知原料是否合乎檢驗標準,
最近台灣的食品問題也造成很多台灣加工品外銷上的困難,
在台灣的廠商還好處理,一定抓得到,
但是連原料來自哪裡可能都不知道,或是在別的國家,
只要經過加工標上MIT以後,外銷到全世界,那一出問題,
台灣加工廠就有可能變成代罪羔羊
最後,我覺得自經區這個方案,
其實講白了就是跟四五十年前的加工出口區一樣的方案,
繞了一圈,台灣還是只能靠代工...._A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