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陳文茜:致沒有槍聲的戰士們

作者: hao716 (hao716)   2014-03-05 16:47:32
彥子從澳洲發了一則APP給我:「請不要稱我們是台勞,我們正在學習、打工壯遊,累積
自己的人生經驗。」
近來台灣青年出國打工,成了新興社會現象。一家卓越的媒體可能心疼他們,稱之「台勞
輸出啟示錄」。封面故事主要環繞台灣過低的薪資、過高的房價、以致年輕人沒有出路,
台灣因此成為廉價勞工輸出國。
彥子曾與我在同一家電視台工作,她的薪水約為4萬5千元;決定打工壯遊的理由:電視台
工作數年,內容重複、工時長,且有時為了應付膚淺的觀眾口味,每天不得不幫數個節目
剪輯鬼怪靈異殺人滅屍新聞。某天夜裡,彥子回到家裡黑巷口,一道閃閃之光乍現,她心
頭膽顫,過會兒才驚覺那不過是鄰居家的耶誕燈。她倒抽一口氣,抬頭看了星星,突然意
識天地如此之大,再回家照鏡子,望著自己疲憊的臉;她的青春沒有歡樂,只有說不出的
陰鬱;那一夜她決定出走,打工壯遊。
她的第一站澳洲雪梨,第二站新加坡。每天早上聽英語新聞,出國前我建議她每天背讀一
則主新聞標題:例如Russian Flag Flies Over Cremien Parliament After Pro-Russia
Armed Men Seized The Building. 幾個月下來,她偶爾寄雪梨煙火照片給我,多數時刻
她會分享自己於旅館打工和客人聊天的趣事。譬如她可以背出義大利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已
低於3%,歐債危機已然結束;或者盈拉不會被反對派街頭運動推翻,但可能被法院判決大
米補貼政策等同貪瀆而逼迫下台…。她練就了調製雞尾酒本事,把它當健身;她的英文可
以討論國際政治…她注意美國來的客人,北歐避寒的客人,英國的客人喜歡不同的Jazz…

直到本周,她的媽媽問她:「彥子,原來妳是台勞啊!」她發現自己的壯遊,好似給了親
人傷害;於是寫了一封APP告訴我「在台灣我沒有夢,在這裡我有;在台灣我的工作和這
裡一樣苦,甚至工時更長,可是在澳洲新加坡我會成長;在台灣我只學會了抱怨,在這裡
我看到世界各地聚集的年輕人,歐洲、美國、紐西蘭…這些失落的一代彼此鼓勵,彼此交
換不同的生活文化經驗。」「不,我們不是台勞」「如果當年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
去美國的台灣人不叫台灣美勞,為什麼我們叫台勞?」
由於她的提醒,我認真閱讀了該雜誌,其實只是標題以及某些面子問題惹的禍。此封面故
事大致想突顯幾件事:(1)台灣不是四小龍,不只墊底,而且已然出局。(2)台灣基層薪資
過去十年,打了六折,相較之下,台北房價卻漲了300%至500%。(3)台灣年輕人薪資不到
新加坡一半,於是至新加坡工作,再苦也要去;但台灣駐外代表處卻沒有提供應有的協助
。舉凡勞委會、外交部、青輔會對青年勞力輸出現象沒有數據,也沒有政策。(4)全球青
年就業市場,皆處於無業復甦現象,即使韓國日本也是如此;「朝日新聞」稱之「沒有槍
聲的一場戰爭」。但韓國政府自李明博至朴瑾惠皆有方案,前期鼓勵青年「往外走」,十
萬青年大軍,海外出征。十萬青年中,海外實習三萬、海外志工二萬、海外就業五萬。五
萬就業大軍地點遍及45國,重點包括澳洲、美國、新加坡、中國;實習三萬大軍中,特別
每年挑選一千人,針對韓國產業所需貿易、農業、建築、觀光、海外會展等由國家知識經
濟部公費出國實習,練就功夫,再回來。根據統計,約65%海外實習人才,都回流成為韓
國國家競爭力的生力軍。
我們的年輕世代,如果懂得踏出去,請給他及她掌聲。在這場「沒有槍聲的戰爭」中,她
們是勇敢的戰士。至少他們想辦法突圍,為自己活出有意義的自我。
剩下的問題不是她們的名稱需不需要叫「台勞」,而是政府對青年海外出征就業,政策在
何方?
=================================================================
我,是個台勞。自從出社會以來就一直在國外工作,
對於這個稱呼,我從來不覺得有什麼不舒服,因為我也這樣稱呼自己。
我比較好奇的有以下幾點:
一、為什麼會對『台勞』這個字眼糾結?
二、『打工壯遊』能夠學到的東西是什麼?這東西在台灣學不到嗎?
三、青年海外出征就業,政策在何方? 海外出征就業是最近才發生的嗎?為什麼現在需
  要政策來協助?
作者: CTHsieh (唸書 ?~.~? 唸書)   2014-03-05 16:50:00
好歹英文會好一點, 除非只在華人地區打工, 不過還是台勞.
作者: strangegamma (黑川)   2014-03-05 16:54:00
我覺得因人而異,自己是需要走動才能學習的類型。
作者: mornlunar (Hav-A-Tampa)   2014-03-05 16:55:00
可以學點淋病還是申裝ADSL
作者: hao716 (hao716)   2014-03-05 16:55:00
如果是英語的話,其實是看有沒有心。有心,台灣也能學好
作者: strangegamma (黑川)   2014-03-05 16:59:00
不過各國的豆知識還是當地學的多。尤其是髒話www
作者: ebi (Prince Siegfried)   2014-03-05 17:08:00
因為眼高手低,0分入大學認為自己好歹也是大學生 結果被當成勞
作者: ebi (Prince Siegfried)   2014-03-05 17:09:00
工看待。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4-03-05 17:12:00
很多人說出門可以學到這學到那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4-03-05 17:13:00
的確 很多東西是要出門才學得到的可是看看他們列舉的那些...大多數在台灣也能幹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4-03-05 17:14:00
結果看起來就像是在台灣也能幹的事你不願意去幹非要出去幹一大堆真的要出國才能幹的事你卻沒打算去幹
作者: ssnlee (來治猩猩的我)   2014-03-05 17:14:00
就假的愛吹摸吹嚕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4-03-05 17:15:00
只能說 這些人很容易受環境影響吧
作者: ssnlee (來治猩猩的我)   2014-03-05 17:16:00
你在台灣不是幹黑手的,也不會到國外去幹黑手,不要拿特例
作者: lovebbcc (花本はぐみ最高...)   2014-03-05 17:23:00
打工壯遊 出國找ㄈㄈ....吧XD
作者: lovebbcc (花本はぐみ最高...)   2014-03-05 17:25:00
在國內學不到東西到國外就茅塞頓開了對吧 (笑
作者: ebi (Prince Siegfried)   2014-03-05 17:26:00
英語新聞在台灣不能聽?非要去WH才能聽外語新聞?
作者: lovebbcc (花本はぐみ最高...)   2014-03-05 17:28:00
你不知道喔 台灣ABC的台灣英語跟白種人的英語就市有差啦
作者: hao716 (hao716)   2014-03-05 17:28:00
那個,說真的,我很聽不懂澳洲跟新加坡的英文
作者: hao716 (hao716)   2014-03-05 17:29:00
先不論新加坡,澳洲是白種人吧,他們的英文,我要有點努力才能勉強聽懂....
作者: strangegamma (黑川)   2014-03-05 18:38:00
語文是有地區性的,所以有差也很自然阿。
作者: hao716 (hao716)   2014-03-05 18:42:00
所以,去口音有點特殊的地方學習英語?
作者: godivan (久我山家的八重天下無雙!)   2014-03-05 18:52:00
有一種說法是。。。學語言最快的方式就是去當地學最快在日本學日語比在台灣還要快
作者: strangegamma (黑川)   2014-03-05 20:47:00
你想在哪學習英語都行,開心就好。這種事沒有好不好
作者: strangegamma (黑川)   2014-03-05 20:48:00
或應不應該,能在台灣學就在台灣學,想去國外學就去我不會否認台灣不少公司就是喜歡CCR,喝過洋墨水更得
作者: strangegamma (黑川)   2014-03-05 20:49:00
主管歡心。利用學歷來評斷個人能力是上世紀的事了,我們卻到這
作者: strangegamma (黑川)   2014-03-05 20:50:00
世紀還在沿用,台灣公司老闆總認為台灣找不到人才卻
作者: strangegamma (黑川)   2014-03-05 20:51:00
給新加坡、加拿大或者對岸一個一個挖走,只會眼紅跳跳。
作者: peteref (Falcon)   2014-03-05 21:29:00
我身邊幾個澳洲回來的朋友…也沒看他們能力突然爆強還是英文變超好啊…還不都嘛是再從基層做起…
作者: peteref (Falcon)   2014-03-05 21:30:00
去賺錢?看到更多的是賺的錢在那邊玩的時候也一起花完了…
作者: strangegamma (黑川)   2014-03-05 21:46:00
因為牛牽到北京還是牛阿XD
作者: strangegamma (黑川)   2014-03-05 21:47:00
我認同出去壯遊看看世界挺好的,用輸出台勞的帽子扣
作者: strangegamma (黑川)   2014-03-05 21:48:00
上去就是一竿子翻了條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