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扁案...
當時倒扁時,一堆懶人包(正反方都有),你支持的,可能全信;你反對的,必然會
去『仔細看』其中的缺漏之處...
扁案後續,直至紅衫軍,直至08大選,都是在一方資訊壓過另一方下的結果。
但這個『壓』字,有很多因素,資訊的傳播速度,傳播量,正確性,與簡易性。
就像大將軍拿著相片,問為何要去韓國賭場一樣,直指人心。
那麼,現在的學運,或社運,只學到『壓』是靠量大,靠勢大,但三十秒服貿前的
九個月空轉,又或是要逐條但是自己舉手舉不過人,都失去了它正確性與簡易性的根源
,那麼,又如何能夠快速的激勵己方,壓過對方?
三個月審查可存查的,花了九個月在空轉?
逐條審查但你少數表決一定輸就只能翻桌...
兩句就能戳破學運的泡沫,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