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在成熟的民主社會中, 每個人都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
現在又不是帝制老子的國家要傳給兒女, 爸媽怎樣想子女就一定要跟隨.
包容各種聲音, 尊重各方意見是人民民主素養基本的風範.
在家中同時擁有偏藍與偏綠的家庭成員並且不因政治傾向交惡可算是夠格的民主家庭.
但是政治歸政治, 我是藍的並不代表我就必須縱容政府違法亂紀, 我是綠的也不代表
我贊成破壞公物佔領兩院. 不論獨裁還是民主, 司法都必須獨力運作. 這個國家才會
有秩序.
很多人可能都沒聽過的故事. 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http://bbs.gxsd.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0535
很抱歉連結是殘體, 我花點力氣改成繁體的.
德國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了一座離宮,有一座古老的磨房就在這離宮圍牆外不遠處。
有一天,威廉一世到波茨坦巡視,住進了離宮,登上高處想要遠眺波茨坦市的全景,
可惜許多景物都被那座磨房擋住了。
威廉一世大為掃興,即命令隨員去找磨房主人,買下這座磨房後即行拆除。
誰知磨房主人卻十分藐視這個皇帝,對前來洽談的人員說:「我這個磨房代代相
傳,無法計算它的價值。」威廉一世聽後勃然大怒,立即令人將磨房拆毀。
磨房主人對此並不恐懼,一邊袖手旁觀任其拆毀,
一邊自言自語道:「當皇帝的可以這樣胡作非為,我們國家的法律還有什麼用?」
不久,即為此事向最高法院提起訴訟。最高法院根據德國的法律判決威廉一世重建磨房,
並賠償磨房主人的損失。威廉一世只得將已經拆毀了的磨房重新修建起來。
數十年後,威廉一世和磨房的主人都相繼去世了。磨房主人的兒子卻不能守其舊業,
乃至破產,因此寫信給當時的皇帝威廉二世,希望能將磨房賣給威廉二世,並在信中述
說自己的父親與威廉一世之間的往事。威廉二世讀信後,十分感慨,
親筆回信說: 「可愛的鄰居,我怎麼忍心讓你丟掉這份產業?你應當竭力保住這份產業,
並傳之子孫,使其世世代代在你家主權之下。這件事與我們國家關係極大,
這座磨房應當長期保留下來,以作為我們國家司法獨立和裁判公正的紀念。
你現在很困難,我十分同情,今贈給你6000馬克,供你償還債務。你親愛的鄰人威廉複。」
磨房主人的兒子收到威廉二世的信以後,再不提及出售磨房這件事,
並且教育其子孫珍惜這份祖傳遺產,因此這座磨房一直保存至今。
如果這些學生認為政府違法,應該先去控告政府,而不是直接用相同違法的方式
去表達意見與反抗.也不要拿 國父來說嘴. 人民在清朝長期衰敗,
國家已經是任由列強宰割, "多數"人民不只貧窮, 更是永無翻身之日. 即便在如此狀況,
國父從興中會開始, 蒐集了多少地方民意, 到世界強國求教過多少民運人士,
與各地聯盟做過多少次沙盤推演與計劃. 躲過多少次清朝的暗殺?
革命依舊是11次才成功. 而且是在距離王都北京上千公里之外的許昌攻克地方政府,
帶動周圍氣氛加入革命軍才一舉成功. 雖然現在的政府早就改為民選,
生活環境與資訊科技發展也是今非昔比,但並不代表你接受到片面資訊就可以隨意做出
這麼多違法亂紀的行為並合理化. 想代表民意, 你有用心去訪問各個階層的人民嘛?
還是同學揪一揪一起吃個飯就算了? 你覺得服貿危害台灣產業, 政府沒有配套,
你有把條文印出來, 帶著去訪問可能受害的業主嘛? 你覺得與大陸做生意如此危險,
有沒有想過去問問實際去大陸做過生意的台商嘛? 你覺得大陸企業其心可議, 有沒有
嘗試去尋找已經在台灣開業的大陸業者並且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呢? 有沒有去認識
這些在大陸公司工作的台灣人, 並且找他們聊一聊呢? 有沒有試著去把自己設想成
大陸人, 並且企圖來台灣做生意然後把台灣本土的產業打趴來看看會不會很簡單呢?
你可以攻佔立法院癱瘓國會, 你可以鼓吹學生罷課(罷課了要做甚麼??)
為什麼不能做這些? 真的不要怪我們這麼多出社會在打拼的勞工為何不挺你,
因為我們真的看不出來你們這些行為能為國家帶來甚麼好處, 或是能創造甚麼生產力.
只是無理取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