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enyu73 (GoYankees)
2014-03-26 12:01:23http://big5.huaxia.com/tslj/jjsp/2014/03/3810279.html
台灣民眾在反對什麼?
華夏經緯網 2014-03-26 10:11:26
近日來,台灣對於服貿的問題吵翻天。 不但“立法院”被學生團體佔領,“行政院”也
淪陷,政府必須出動鎮暴警察來維持秩序。社會對馬英九政府的不滿情緒高漲至前所未有
的程度。《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台灣的衝擊影響有多大?台灣學生反對的到底是什麼?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2010年簽訂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時所同意的第四條
。當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2013年6月簽署後,馬英九政府期望“立法院”能儘快通過此協
議,以允許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服務型企業互相往來,並且在對方設立分支機構或者是連鎖
店舖。雖然今日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之間的交流關係也逐漸獲得
改善,但是台灣在野黨、民間學術界、社會團體等仍然擔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於台
灣中小型企業的負面影響,認為不完善的經濟制度將會促使得台灣更加仰賴中國大陸,進
而威脅其安全。
此次造成抗爭如此強烈的原因,主要基於民間認為政府行事不透明,沒有意願逐條審
查服貿協議內容,使得學生及社會運動團體發動抗議,佔領“立法院”以阻止政府強行通
過。事發之前,社會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並無太多的認知,但經過各方人士透過媒體
及網路宣傳後,社會開始有激烈的辯論。
台灣民間擔心的徵結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台灣普通居民對大陸的不信任感。
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向來在政治上很敏感。近年來,雖然民間交流增加,經濟一定程度上開放,在政治問題上,雙方仍不可能以平
等地位對談。許多台灣人雖然與大陸有經貿來往,但普通人仍不願改變現狀。
第二,台灣人對自己產業的未來不夠有信心。
中國經濟崛起對台灣造成非常大的衝擊。台灣經濟遭遇困境,人民自信心衰減。一些產業人士認為台灣惟一的出路是打進中國大
陸的龐大市場。但許多人持不同意見,認為台灣產業必須分散風險,加強與其他市場的連
結,尤其近來中國大陸成長漸慢,加上其他政治及經濟結構的問題,主張以非大陸市場為
主的亦大有人在。
對於中小企業主而言,開放服務業的影響非常大。但到底有多大,對他們的生存是否
有影響等問題,許多台灣人都覺得不知如何應對。
但台灣最終的問題在於國際空間狹小,打進外國市場很多時候必須依賴政府。很多時
候,他國政府礙于和中國大陸的關係,害怕與台灣有實質的經貿往來,導致臺商在外處境
艱辛。
第三,馬英九政府溝通策略失效。
在筆者看來,此次抗議最大及可避免的因素在於,馬英九事前與民眾的溝通不夠。從
民主社會角度來看,任何主要政策都需要通過人民的同意,因此“立法院”審查非常重要
。目前台灣的政黨政治對國會議事效率並沒有太大的幫助,馬英九可能對《兩岸服務貿易
協議》面臨的質疑與反抗多少有所了解,但他不願以正面溝通的方式來向社會大眾解釋,
讓社會有正面的辯論,讓公民來決定到底《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台灣正面及負面的影響
在哪。許多國民黨“立法委員”甚至立院龍頭王金平都表示馬英九事前與他們在服貿方面
的溝通少,讓欲支援的立委們不知如何對條例與反對意見有充分的響應。
在人民表達強烈不滿五日之後,“行政院長”出面解釋無法安撫民怨後,馬英九終於
召開中外記者會。但在記者會上,他仍只對自己的政策辯護,不願針對為何在程式上如此
草率作答。對許多抗議人民來說,馬的態度並不讓人覺得他了解事情的徵結和群眾的需求
,因此抗爭反而擴大到難以控制的地步。
截至目前,衝突及民怨仍未退。筆者認為,唯一能有效解決的方式在於馬英九真誠地
與居民、“立法院”兩黨、國際社會有所溝通。馬英九真心地認為簽訂《兩岸服務貿易協
議》對台灣的經濟生存是必要的,對大部分人民是好的,他必須加強溝通,了解並安撫人
民擔憂。但到目前為止,他幾乎只以回避的方式來處理。到底事情將如何發展,似乎還很
難預料。■(專欄作家 余文琦)
來源:財新網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