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貿爭議中,我看到很多企業大老闆都很用力挺服貿,像宏碁董事長施振榮就重話說:
「服貿不過,台灣產業沒有希望!」義守集團董事長林義守則揚言服貿不過,他會暫緩在
台灣的一切投資。台塑董事長李志村則教訓參與學運的年輕人,「再鬧下去,不但沒有
22K,恐怕15K也領不到!」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則憂心服貿通不過,台灣會有邊緣化的危
機。
反服貿學運讓多數企業大老闆焦慮不安,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則顯得氣定神閒,他被問
到服貿的問題時,只是淡淡地說:「應採取理性與和平的方式來解決,不要僵持!」展現
企業領袖的高度。
廠留台灣創造優勢
就在服貿抗爭最激烈的時刻,台積電公布去年第四季賺了448.1億,全年營收5970.24億,
稅後淨利達1881.47億元,EPS達7.26元,都寫下歷史新紀錄,而台積電的股價也在業績帶
動下寫下121元的13年新高,同時也把台積電總市值往上推高到3.137兆台幣。有了台積電
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台股加權指數也直逼9000點大關。
看到台積電卓越的表現,我心中有幾個想法,一是企業競爭已無國界,今天台灣的政府及
很多企業希望中國能對台灣讓利,其實都不切實際;今天的世界已是無疆界的競爭平台,
競爭完全憑實力,只有技術領先,才能永續長存。目前台積電市值已躍過1000億美元大關
,市值已直逼全球半導體巨擘Intel的1287億美元,台積電若能在未來競爭中,市值打敗
Intel,將再為台灣增榮耀。
二是台積電獨特的戰略布局。過去20年,台商紛紛把生產基地搬到中國更廉價的生產基地
,只有台積電堅持把生產基地留在台灣。目前台積電在上海松江只有一座八吋廠,生產比
重極低。台積電把高階製程全都留在台灣,以台灣為生產基地,市場放眼全球,張忠謀可
以從容坐鎮台灣,不需要像很多企業大老闆在兩岸奔馳,全世界飛來飛去,也創造了台積
電獨特的優勢。
三是前瞻未來,拉大領先差距,台積電在先進製程永保領先。今年台積電將進化到20奈米
,張忠謀董事長時時扮演先知的角色,最近他出席半導體年會,又以「Next Big Thing」
為題,預告未來半導體產業新方向:物聯網、穿戴式裝置及智慧家庭是下一波機會。他提
醒業者必須掌握先進封裝、感測器與微機電元件整合,及超低耗能三大技術,才能敲開未
來大門。專注未來變化,永保技術領先,是台積電成功的重要元素。
在這次服貿爭議中,很多企業大老闆都挺身支持服貿早日過關,還有一些大老闆出言恐嚇
;但是,大家最好捫心自問,在過去的20年當中,你們的企業在台灣投資了多少?在中國
大陸投資了多少?當大家把生產基地從台灣移走,努力為中國拼經濟,留給台灣的卻是高
失業率及低薪噩夢的時候,是不是回頭想想,要不要像張忠謀董事長那樣,把機會留給台
灣?
財金文化 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