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世代認同 北京如何面對
【聯合報╱范世平/台灣師大政治所教授(台北市)】 2014.04.14 03:14 am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611063.shtml
當三一八學運尚未結束,民間版的「兩岸協定締結條例」就端了出來,效率之高讓人不禁懷
疑這是一套精密的安排,甚至早就有備而來。而北京擔心的是,反服貿只是戰術的手段,此
條例才是戰略上的目的,而目標則是推動兩國論。
從民間版來看,除增加許多協定監督的機制外,真正著眼的是「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結束兩
岸敵對狀態、安排兩岸階段性或終局性政治解決」等政治協定,除了有立院高門檻的決議條
件外,還需付諸公投,這使得兩岸幾乎不可能進行政治談判。
另一方面,民間版提出兩岸談判是以「台灣中華民國政府與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來進
行,這與民進黨版「台灣與中國」的稱謂相較,更細膩,更技巧。廈門大學台研院院長劉國
深在去年的「兩岸和平論壇」中曾說:「當前兩岸政治關係是同一國家領土主權之內的兩個
綜合實力懸殊的對立政權關係」;民間版所談的正是「政府對政府」的「政權關係」,何況
民間版既有台灣,又有大陸,至於是否違憲則尚有爭議。
不過,民間版中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是在打「兩國論的擦邊球」。但民間版
的籌劃者很清楚,這既貼近事實,也符合民意。許多民眾認為兩岸是各自發展的國家;許多
人因對兩岸關係缺乏認識,感受不到兩岸的「特殊性」;當他們拿著中華民國護照能免簽證
的前往各國,更加認為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怎麼就不是國與國關係呢?
特別是這些高唱著「島嶼天光」的學生,在九六年台海危機時剛出生,對兩岸「嚴峻」情勢
既無感也無懼;你越文攻武嚇,他人越多,「自己國家自己救」的口號也越響亮。當民進黨
都開始少提台獨之際,林飛帆與陳為廷等「崩世代」卻不避諱的支持台獨,也不認為台獨兩
字是負面詞彙。只是這個台獨,與過去的「推翻中華民國,建立台灣共和國」不同,他們不
排斥中華民國這個名稱,但強調主權僅限於台澎金馬,而非整個大陸。這正是民間版不斷跳
針提到「中華民國台澎金馬人民」的原因。
當二○一二年吳伯雄向胡錦濤提出「兩岸非國與國關係」;當今年習近平與連戰見面時說「
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連戰回應「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這些說法,都與台灣許多年輕
人的國家認同相距甚遠,猶如天龍國語言。
當然,根據憲法增修條文,兩岸是中華民國下「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的關係。這使得三一
八學運希望藉由公民憲政會議,由下而上的凝聚修憲共識,釜底抽薪的解決此一問題。
當台灣政治定位的問題藉由三一八學運而被凸顯,這種「中華民國式台獨」已浮出檯面,北
京必須定性此是否等同「法理台獨」,是否觸及反分裂國家法的紅線。張志軍已提出訪台時
願意與參加三一八學運的學生見面,但如果還是那一套「兩岸一家親」的說法,恐怕淪為雞
同鴨講。
心得:
絕大多數台灣人,不管是689或609,都認為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不同國家,
他們認為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
這種中華民國式的台獨,恐怕不是北京讓利就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