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amesSoong (Amari Cooper!!)
2014-05-18 17:52:27只要有民進黨黨證就能賣台 這就是民主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18000141-260209
分裂的兩岸政策
2014年05月18日 04:10
■2001年11月世貿組織(WTO)部長會議於卡達首府杜哈(Doha)召開,先後採認了兩岸
入會案,由於我方在入會談判中並未對大陸提排除條款,因此次年入會後對大陸經貿朝開
放方向推動。
■WTO的基本精神就是最惠國待遇(MFN),也就是給予美、日的市場開放、關稅待遇要一
視同仁給所有國家,惟基於兩岸國情特殊,台灣採漸進開放,十多年來並未給予中國大陸
MFN。
今年以來,送到立法院審查的《兩岸服貿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命運差不
多,審查過程中的混亂、衝突皆屬空前,以致數月過去,至今依舊原地踏步。
猶記得去年6月服貿協議甫簽署,在野立委旋即占領立院議場主席台,高舉「黑箱作業」
、「出賣台灣」、「國共聯手,掏空台灣」等標語。近期他們更直指服貿、貨貿與示範區
是「一中三部曲」,由此可知,這兩項法案成了難兄難弟,實非偶然。因為在野黨認為這
些法案一旦通過,中資壓境、陸勞來台、加以大陸貨品長驅直入,勢將危及台灣經濟。
民進黨等在野人士的顧慮不能說沒道理,惟若真要如此放大國安問題,不用說服貿、貨貿
有風險,恐怕連開放陸客來台,讓台商登陸、以及允許大陸物品進口也統統有風險。但如
今來台觀光的陸客一年逾200萬人,每年企業登陸投資逾100億美元,而近十年自大陸進口
更驟增2.4倍,這些既存的風險該怎麼處理?
國安vs.經濟,沒共識
我們回顧十多年來兩岸經貿交流的歷程,可以發現自2001年底世貿組織(WTO)於杜哈部
長會議通過兩岸入會案後,兩岸經貿交流即漸趨正常化,儘管彼時適逢民進黨執政,但他
們依舊踏出這關鍵的一步。
2001年底陸委會發布新聞稿指出:「政府對於加入WTO兩岸經貿政策之調整,將以經發會
的共識為依據,並優先處理兩岸商品貿易調整及開放陸資來台投資服務業。相關政策調整
之規劃,行政院已確立政策方向。」
果然,2002年2月經濟部公告開放2,058項大陸農工產品進口,啤酒、威士忌、冷凍蔬果、
燈泡、照像機及電鍋從此皆可自大陸輸入,大陸物品開放比率即由56.9%提高至72.5%。
對於當年民進黨政府大幅開放大陸農、工產品進口,無人責其出賣台灣、掏空台灣,但試
想這開放的一步如果於此刻由馬政府踏出,那將要引來何等的罵名,然而捫心自問,如此
雙重標準公平嗎?
雙重標準,合理嗎?
我們再回顧一下2003年民進黨執政時期對兩岸貿易正常化所做的另一項努力,這一年的4
月,經濟部宣布《兩岸貿易許可辦法》第七條修正案公告實施,逾2,600項仍屬禁止進口
的大陸物品,獲准利用台灣地區所有通商口岸轉運至第三地,以利三角貿易的進行。
當年民進黨政府說這項法規鬆綁是要加速推動台灣成為全球運籌中心,這項開放政策輕騎
過關。但試想若在今天僅以一紙行政命令,未經立院同意,即開放所有通商口岸轉運「未
開放」的大陸物品,行政院會被轟成什麼樣子?當是不言而喻,然而我們要再問,如此雙
重標準合理嗎?
台灣民主政治已愈來愈難就事論事,激情有餘而理性不足,若說綠營昔日推動兩岸開放是
對的,藍營如今接續推動,何錯之有?今年以來隨著永無休止的爭吵,社會對立加深了,
校園倫理瓦解了,投資機會流失了,如此政治環境不改,台灣除了被邊緣化,已經沒有第
二條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