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rtemperor.tw/focus/463
焦點:馬英九為何輸韓國20年?以電影政策為例
焦點:馬英九為何輸韓國20年?以電影政策為例
【2014-05-20】 文/陳潔曜(文化評論人,現於巴黎第七大學攻讀電影博士)
攝影/林怡秀
馬英九總統在回應服貿抗爭國際記者會上表示:「我們落後韓國十年」,因為沒有與經濟
強權簽自由貿易協定。
而以電影文化政策為例,台灣與韓國拉大差距的分界點,正在於對世界第一強權美國的自
由貿易談判:20年來,韓國誓死抵抗美片,政府積極扎根,國片市佔率經年超越好萊塢(
Hollywood),曾達64.8%(註1),藝術電影並於國際影展屢獲大獎;反觀台灣笑呵呵完
全開放電影市場,政府篤信美式自由市場,放手讓國片崩盤,國片市佔率2009年為2.1%(
註2),台片黯然於國際影展退潮。台灣蓋一個國家電影中心歷任三位總統、馬英九上任
六年仍未蓋成,然韓國政府近年已成功將釜山建設成電影城,成為法國《電影筆記》(
Cahiers du Cinéma)雜誌所稱「未來亞洲電影的麥加」。(註3)當今台灣政府無論從
自由貿易談判思維到文化產業政策,完全輸了韓國20年。一個放任無作為,一個積極扎根
,台灣、韓國為何會往兩個相反方向奔馳?
與台灣完全相同,韓、中、法等多數國家自1990年代開始,都受到美國自由貿易談判中要
求完全開放國內電影市場的巨大壓力,然而韓、中學習法國所提之「文化免議」(l’
exception culturelle)精神,積極改革電影政策,創建驚人國片奇蹟。
法國其實於二戰結束就面臨美國要求開放電影市場。美國政府從1920年代開始策略性向外
拓展好萊塢電影,除了市場考量,更有傳播其意識形態之戰略意義。美國於戰後歐洲百廢
待舉之際乘虛而入,以政治力量迫使法國簽訂「布魯-拜尼斯協定」(Blum-Byrnes
Agreements),放寬法國原本嚴格的外片進口限制。此舉引發1948年1月法國大導演卡內
(Marcel Carné)率領之巴黎萬人大遊行,以民眾力量迫使政府修改對美已簽協定,並
成立「資助電影法案」(loi d’aide du cinéma),此電影政策濫觴成功使法國1950年
代國片市佔率超越好萊塢,成為歐洲電影第一大國至今屹立不搖。
1993年GATT貿易談判在美國的強烈壓力下,法國率先提出「文化免議」,主張影視文化產
業「不同於大豆、玉米、花生」,免於商業談判。此原則經聯合國擴展至全世界:2005年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以壓倒性比數—148票對2票—通過「文化多樣性公約」,明定各國有權
在貿易談判中保留文化主權。去年6月歐盟各國一致通過影音產品將不列入與美貿易談判
項目,法國文化部長費利貝提(Aurélie Filipetti)宣稱這是「文化多樣性的勝利」。
中國政府於WTO談判引用「文化免議」原則,動搖國本者(如社會、文化價值)不談,實
施美片配額,引爆其電影21世紀初「井噴式」成長。然在產業爆發同時,中國卻因藝術電
影的異議特質,以「具中國共產黨特色之自由市場法則」,主張藝術電影退出電影院,依
電檢使其回歸「地下化」。
韓國方面,《電影筆記》認為:「韓國電影的存活奠基於其對美國電影的抵抗。」(註4
)1997年韓國發生被日本佔領後「第二個國恥」的經濟危機,美國趁火打劫,以天價投資
為誘餌強逼韓國放棄國片配額(screen quota),然韓國人抵死不從,1999年6月24日爆
發80位電影人剃髮明志的「光頭運動」,迫使政府嚴拒美國要求。韓國總統金大中在其競
選綱領中明確表達「用強制手段」保證配額,並予國片優惠政策「直到國片市佔率達40%
」,使其可和好萊塢影片競爭。金大中並籌備第一屆釜山影展,至今已超越東京成為「亞
洲最重要的影展」。在韓國電影最高行政單位—電影振興委員會(KOFIC)的帶領下,
2001年韓國國片市佔率開始經年超越好萊塢,去年高達59.7%。(註5)
反觀台灣2001年國片市佔率0.17%,政府完全開放美片,以放任無作為,任由國片市佔率
十年間在1%上下徘徊,等同放棄電影產業,台灣長期成為「具有美國特色的好萊塢市場」
,外片佔有率曾達97.7%(註6),每年貢獻票房八至九成、數十億產值給美國電影。對比
20年來韓國電影市場不斷茁壯其國片競爭力,台灣電影市場則是不斷增強好萊塢競爭力。
為何台、韓電影產業有如此懸殊差距?可說台灣政府以恃強棄弱的經濟發展意識形態,與
文化多樣性的世界趨勢脫軌,亦步亦趨遵循好萊塢自由市場發展劇本,深陷「美國全球化
發展戰略」自我滿足,無視國家電影強烈的文化與產業價值。
法、韓1990年代起建立文化多樣性論述,體認電影重要文化表現和促進龐大就業的產業特
性,法國以商業、藝術電影分別輔助和循環投資機制,韓國以超越美片時間表與配套政策
,各自使其電影文化產業奇蹟復甦成長,如法國影視產業2012年提供34萬就業人口,產值
超越汽車、紡織工業。也是因為電影文化表現和促進就業之功效強大,任由法、韓政黨如
何輪替,只能更確立其維護電影發展之國家政策。
對比電影在台灣的功能地位,戒嚴時期為特種營業和黨國宣傳,由於缺乏對電影文化產業
特性的體認,台灣電影成為藍綠惡鬥的燙手山芋,成為對美談判可犧牲項目,缺乏論述以
致當今台灣朝野社會對電影功能只取最大公約數:爽就好,讓好萊塢藉其龐大資金技術的
爽片,佔據台灣電影院達八至九成。在不久的將來,台灣電影將再次成為與中國談判的交
易籌碼……
此次服貿爭議,焦點不在於自由貿易,全世界都在談自由貿易,然只有國民政府談得動搖
國本,如本次因開放印刷引發出版震撼與國安問題黑箱爭議。即使服貿對電影尚未大幅開
放,然馬英九政府把台灣電影的未來押注於中國市場上是「一石數鳥」之既定方針:政府
可繼續放任無作為,目標融入中國黨國掌控的世界第二大市場,以「檢查」削減具異議特
質的台灣多元文化表現,終與中國「藝術電影地下化」無縫接軌。
在一場所謂「服貿公聽會」上,即使一位影片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贊成服貿,但其表示:
因為完全開放美片,美台經濟規模懸殊,台灣票房收入和影院「幾乎為美商所控制」,若
「十年後大陸的資金全部進來」,電影行業由中國資金操控,相關從業人員要「如何轉業
」?「台灣的文化又要如何保存」?
面對美國時,台灣政府已放棄一次電影文化產業,面對中國時,台灣是否要再放棄一次?
=======================================================
評論:
老實講,這種標題我看得實在很火大,內文更是讓我啼笑皆非,
一個在法國讀電影博士的,寫出這種沒有深度的文章,
著實令人瞠目結舌,我還以為是台灣某個社會學研究所的職業抗議學生寫的咧。
台灣早在90年代就完全開放電影市場讓外國電影長驅直入,
粗製爛造的國片打不過好萊塢精緻又有好故事的作品已經是二十幾年的進行式,
所以這他媽的關馬英九什麼事?
原文中提到,台灣2001年國片市佔率0.17%,操,2001年總統叫作陳水扁好嗎?
2001年國片市占只有0.17%是關馬英九什麼事?
全文沒有任何證據指出馬英九任內國片市占下降,標題卻這樣下,
難道博士生是這樣子作學問的嗎?先射箭再劃靶嗎?
我直接拿資料來打臉,近年的國片市占,
請參見2012時影視局的PDF:http://goo.gl/9jHNR8
以下市近年國片市占率:
96年7.38%
97年12.09%
98年2.3%
99年7.31%
100年17.5%
101年15.22%
靠北,阿扁時代國片市占0.17%你不出來罵阿扁,
馬狗時代最低最糟都有2.3%,足足是阿扁的十多倍,
更別說輔導金支持的塞巴那年市占高達17.5%。
到底誰沒做事,誰有在做事,顯而易見,
結果通篇完全看不到馬英九害國片走下坡的論述,
更完全忽視近年國片蓬勃發展幾乎都是馬英九的電影政策的政績,
完全昧於事實與真相,只為了反馬就踐踏自己的專業,實在令我感到非常噁心。
文末提到服貿部分,更是可笑至極,服貿根本沒有談到對陸電影開放的問題,
那到底是在悲憤什麼?更可笑的是竟然可以開始擔心國內的片商、戲院會被陸資掌握,
靠北,現在被美資掌握就可以,被陸資掌握就不行?這又是什麼標準?
總而言之,身為一位熱愛電影的觀眾,看到學電影的人竟然可以眛著事實,
只為反馬就造謠國片被西片打趴是因為馬英九,難道綠營吱持者就只有這種程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