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ica.edu.tw/manage/gatenews/showsingle.php?_op=?rid:6687
這連結裡面有中研院pdf的完整版連結 以及 大綱說明
http://worldpeoplenews.com/news/25/2014-06/52159
補一下這個建議書的參與成員
《賦稅改革政策建議書》由中研院士王平擔任召集人,經濟所特聘研究員彭信坤擔任執行
秘書,參與專家包括施振榮、朱敬一、林全、何志欽、邱正雄、劉憶如、殷乃平等人,張
忠謀、曾巨威等人為顧問。這也是中研院首度針對稅制改革,發表學術界的觀察與看法。
http://www.cna.com.tw/news/afe/201406060410-1.aspx
中央社新聞連結
http://news.pts.org.tw/detail.php?NEENO=270847
公視新聞逐字稿連結 也就是裡面的文字就是晚間新聞播出的逐字稿
我把中研院的連結中六大建議貼上來
(1) 、恢復兩稅分離制;
(2) 、提高營利事業所得稅及提高奢侈品之加值型營業稅;
(3) 、不動產之持有成本應予合理化,非自用住宅之房屋稅稅率,
應用現有稅率之上限或調高上限課徵;不動產之持有、交易及資本利得,
以實價為基礎,對土地與房屋合併課稅;外籍人士購置不動產,應加重課稅;
(4) 、改革貨物稅制及其結構,建立綠色稅制,並予以整合;
(5) 、重新檢討中央及地方財政劃分之合理性及公平性;
(6) 、強化各項賦稅稽徵及處罰機制,避免逃漏稅繼續惡化,以保稅基之穩定。
當然裡面提到的 例如第二點提高營所稅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物價會上漲
選舉將近,這建議大概不用想會被納入參考
不過第一點提到的兩稅分離,中央社的新聞有寫出中研院建議的具體做法:
兩稅合一制度調整方面,王平說,營利與綜合兩稅合一制度應廢除。兩稅分離後,
綜合所得稅可採「部分股利所得扣抵法」消弭重複課稅。扣抵的方式,
可採用「定額」扣抵法,一家戶以不超過新台幣27萬元的「股利所得」扣抵額為上限,
與「利息所得」免稅額度同步。
兩稅合一是李登輝時期,准許企業已繳納的「營利事業所得稅」,
可以抵繳股東個人的「綜合所得稅」
但其實這是不太合理的做法,
如果用兩稅合一當關鍵字google,其實早在2006年就已經有學者提出兩稅合一應該廢除
關於第二點與第三點,值得注意的是公視新聞逐字稿提到:
台灣每年預算缺口約2000億,年年舉債,財政赤字日益嚴重,中研院院士王平,同時也是
美國密蘇里州政府的財稅諮詢委員,組成了專家小組,進行賦稅改革建議,研究指出台灣
租稅負擔率為12.8%是全球最低,而且薪資所得者稅負比重偏高,稅制極為不公。
對,台灣租稅負擔全球最低,但是卻集中在薪資所得
但是真正的富人,所得來源根本不是薪資
造成的結果就是雖然租稅負擔低,但是一般受薪階級根本感受不到
這點也會跟第三點,討論到有關不動產的稅收有關
公視新聞稿也有寫,因為是逐字稿,我有看公視晚間新聞,
這一段的確就是從彭信坤研究員口中說出來的話:
中研院也指出,台北市房價所得比15倍,是全球房價最難負擔的城市,
新北市12.7倍,則是全球第三,小組具體舉例,2001年在台北以1000萬購入40坪房產,
去年以3050萬賣出,賺了2000多萬,但賦稅負擔卻非常的低,極不合理。
==中研院經濟所特聘研究員 彭信坤==
你賺了2054萬
才繳了34萬的稅
美國長期持有資本利得稅
也要大概15%
我們這個是才1.6%
所以這看起來就是我們整個稅
都是壓在薪資所得者
資本利得這邊嚴重嚴重的偏低
也可以說第二點跟第三點,都是在說台灣的賦稅不公,是因為都偏重在薪資所得
真正不能放過的資本利得,卻長期被忽視
對,台灣租稅真的很低,全球最低,
但是稅改相關團體一直在喊的租稅不公,
真的是因為台灣稅制長期偏重薪資所得,卻放任資本家獲取資本利益卻少課賦稅,
而且是嚴重偏向薪資所得,這才是租稅不公的真義
第四點的綠色稅制,簡單講就是能源與污染相關的稅制
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2350
http://www.mof.gov.tw/public/Attachment/024142254100.doc
第五點,當然就牽扯到已經躺在立法院很久的財劃法修正草案
第六點,要明確執法嚴查逃漏稅等等,
雖然這是一則小新聞,但是我覺得還是滿重要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