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蔣派的小朋友們可以把頭從龜殼裡探出來了 清大化學系大老證實土木系的蔣部長
是無辜的了
http://pansci.tw/archives/63235
清大化學系教授胡紀如接受聯晚採訪,談國際學術期刊審查
文/ 王彩鸝 (聯合晚報記者),本文是她在個人臉書帳號上針對這篇報導的補充,經同意
後轉載。
前提: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嚴文廷採訪了清大化學系教授胡紀如,他是第三世界科學院
院士、英國皇家化學院士、亞洲藥物化學聯盟主席,在《藥物化學期刊》等七個頂尖國際
學術期刊擔任編輯或編輯委員。以下是王彩鸝針對該報導的補充。
———————-
我想還原一下上午採訪的原貌。論文自審造假案,媒體陸續訪問多位學者,其實看法紛紜
,但只有負面的批評才會見標題。我很好奇的,這些學者甚至記者,到底對國際學術期刊
論文的審查了解多少?不同領域的論文共同作者的關係都一樣嗎?至少我看到論文呈現時
,似乎自然科學領域的論文,比較容易掛一托拉庫的名字,但社會科學領域共同作者的人
數就少很多。因此我訪問了一位在七家頂尖國際學術期刊擔任過編輯或編委會委員的學者
,此人(編註:胡紀如)也是台灣極少數能擠進國際學術組織的學者。在此還原上午的訪問
,就教於這方面的專家,歡迎提供意見。
Q:請問國際期刊有哪些審查過程,為何會出現論文審查委員會造假?
A:理工領域和文史領域的論文審查有很多地方不同,理工領域投稿到期刊時,通常期刊編
輯會請投稿者建議3到5個審查委員名單,而一篇論文會請2至4位審查委員看,人數多寡視
論文的規模而定,以平均3位審查委員來說,至多從投稿者自薦名單中挑1至2位,甚至完
全不採納,絕不會3個審查委員都是投稿者自薦。各期刊自己都有一個很大的資料庫,有
各種研究專長的審查名單,投稿的論文收不收?或是要求修改再收?或是退件,完全是主
篇的權責。陳震遠的文章被查到自己文章自己審,除了他60篇文章被撤,《震動與控制》
期刊主編也因此去職,就是因為這是主編的責任。
至於投稿論文的審查內容,主要看三個問題:一是文章內容是否不實、偽造?二是文章是
否抄襲?三是行政問題,也就是投稿的流程有沒有問題?
以蔣偉寧被撤的五篇論文來看,因為蔣早已升等教授,應該不會有偽造或抄襲問題,通常
涉及論文偽造、抄襲都是為了升等。此外,現在論文是否偽造,國際上已有一套可查抄襲
的電腦軟體,連哪一句有抄襲?抄自哪一個人的研究報告?有多少百分比的內容是抄襲?
把論文資料一輸入,都可查得一清二楚。蔣的論文被涉及,應屬第三種問題,即投稿流程
有弊端。
Q:蔣偉寧聲稱他不認識陳震遠,但為何兩人會一起掛作者?論文出問題了,共同作者有哪
些責任?
A:在理工領域,共同作者彼此不認識,是很正常的事。以我自己參加歐洲一個大型研究為
例,研究總經費高達1200萬歐元,總共有10個國家、24個團隊合作,我只會認識團隊的主
持人,但各團隊底下的研究人員我就不認識,當團隊部分成員將某部分研究寫成論文去投
稿時,我雖列名共同作者,但其他作者有的連見都沒見過。
理工領域的論文發表,把指導教授列共同作者是常態,因為理工領域非常重視研究的「
IDEA」,而這個IDEA都是教授給的,研究生再去做實驗與研究。但是,社會領域的研究就
不一樣,指導教授只是做研究方法上的指導,論文題目的原創都是研究生自己的,因此,
社會學領域的論文較少把指導教授列為共同作者,除非教授本身也參與研究。
談到投稿期刊遭撤稿的責任,要分兩部分來看,如果涉及論文內容,也就是說論文有造假
、抄襲,則每個共同作者都要負責;但內容沒問題,而是投稿流程有問題,那麼責任只有
負責投稿的通訊作者該負責。
Q:蔣偉寧被撤的五篇論文,只有一篇有和陳震遠掛名,其他四篇跟陳震武掛名,為何陳震
遠自審論文造假,蔣的文章也會被撤?
A:這可能跟期刊進行調查時,發現陳震遠的文章大量引用陳震武的論文,因此有被引用的
論文,統統撤掉,蔣若認為無辜,可以要求重新審查,或改投其他期刊,如果能獲採用,
就能證明這篇五論文都是貨真價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