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言,德國註台副代表古茂和不算造謠,我就會以禮相待。
──
馬英九總統真的被德駐台代表打臉了嗎?──談德國廢核的真相
http://www.npf.org.tw/post/3/13860
馬英九總統昨日(15日)參加第二屆「Green+ Together台灣永續峰會」,致詞時將德國
的電價與台灣相比,卻被德國駐台副代表古茂和(Mirko Kruppa)當場反駁。今日各大媒
體爭相報導,並強調馬總統被打臉一事,但這些新聞似乎都沒有對德國的現況作出正確的
說明。
一、釐清雙方的說法
首先,我們必須釐清馬英九總統和古茂和先生雙方的說法是否為真。
古茂和先生說德國電價高,但出口競爭力還是很強的理由是:德國政府和企業投資了再生
能源,讓企業競爭力提升,這是事實。因為德國自2000年制定全球首部再生能源優先法(
Gesetz für den Vorrang Erneuerbarer Energien),簡稱再生能源法(
Ernererbare-Energien-Gesetz)以來,已成功促使綠色產業蓬勃發展,相關法規並已成
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師法之典範[1]。
然而,馬總統所言德國電價高昂,也是事實。德國民生電價是歐洲第二高,僅次丹麥,去
年每度電達28.73歐分(約台幣11.5元),是台灣3.7倍,高電價在德國已成政治議題[2]
。2013年德國有三十萬戶家庭因為繳不出電費而被斷電。DIHK曾對德國企業大規模調查,
對於電價和能源轉向政策,二成五製造業已有備案,將減少在德投資。若企業電費超過營
業額百分之十四,近半企業會外移[3]。
雖然德國工業電價只有民生電價的一半,但年年飆漲的再生能源附加費還是造成企業嚴重
的負擔,特別是德國最自豪的化工、冶金、電機等產業偏偏都是環保人士討厭的「耗能產
業」。缺電與電費上漲已經引發德國產業關廠與外移潮,包括德國最大的ThyssenKrupp鋼
鐵廠、鋼鐵、鋁業、紙業、水泥與化學廠商等。德國GEA集團已關閉Datteln製鋅廠、歐洲
最大煉銅業者Aurubis也宣布轉赴海外投資。[4]
德國南部業者最有危機感,因為德國核電廠大部分設在南部,二○一五年起這些核電廠就
要陸續關閉,而燃煤與再生能源電廠又多在北部,輸電網目前還在建置中,儲存電力技術
也還沒開發成功。德國經濟部預估,光要建置這些電網和開發儲存電力技術,至少又要花
三千億歐元。相較鄰國波蘭等地的低電價,「德國製造」的優勢,正因高電價而逐漸消失
。[5]
另外,古茂和先生認為台灣需要有三、四十年的長期政策,才有清楚的能源方向可以遵循
,同時也要有短期措施,例如政府可以先預告,未來五年內將逐步減少能源電價補貼,讓
大家從現在開始,就會考慮能源成本。這也是十分中肯的建議。
但是,德國前環保部長奧特麥爾估計,德國能源轉向政策需時40年,到2050年完成,費用
高達1兆歐元,約占德國GDP的38%[6]。此政策建立在德國強大的工業基礎、德國人民的堅
強意志、以及歐洲電網支援的前提上。台灣是否有能力效法,值得商確。
古茂和先生還指出,台灣電力市場壟斷的問題必須解決,讓所有企業都能自行發電;台灣
除了少數幾家大企業外,幾乎無法自行發電,在德國,任何企業只要願意,都可以自行發
電,當發電多元下,就能發展自由市場,降低工業電價。
這點筆者並不完全同意,因為台灣是用稅金補貼電價,德國是用電價補貼稅金。一張典型
的德國家用電費帳單,會清楚地列明以下項目[7]:
1. 再生能源附加費
2. 離岸附加費
3. 地方權利金
4. 電網附加費
5. 汽電共生附加費
6. 網路費
7. 電表費
8. 抄表費
9. 網路使用結算手續費
10. 電力稅
11. 增值稅
這就是古茂和先生說的:「在德國,稅佔電價的60%。」
我們可以說馬英九總統不瞭解德國能源政策的全貌,但另一方面,古茂和先生也不一定瞭
解台灣的能源困境。以降低電價為目的之電業自由化在台灣是假議題,因為台電雖是獨占
國營事業,但身負穩定經濟之重任,近年來的售電價格已低於售電成本,虧損賣電。電業
自由化是經濟部和台電未來努力的目標,但必然會帶來電價飆漲的結果,攸關國家競爭力
與民生需求,不可不查。
二、德國的現況
EEG法案的宗旨是要推廣再生能源,原先並沒有把廢核列為目標。德國是在2011年福島核
災後,才決定廢核。德國在2011年一口氣關閉了八座核電廠,但境內仍有九座核電廠在運
作,佔德國電力來源的15%,預計要到2022年才會關閉所有的核電廠。這不代表德國就不
使用核電,因為德國透過歐洲電網購電,以維持電力調度之需求。2011年德國進口511億
度電力,輸出548億度電力[20],進口以核電大國法國(核電占比79%)、捷克(核電占比
33%)、奧地利(無核電)、瑞士(核電占比41%)等為主[4]。
同時,德國也加緊了擴充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的腳步。在優惠的獎勵措施下,大量的業者投
入再生能源發電,賺取高額的補助金。但是,綠電生產者及收購的電力公司,並不在乎市
價,因為在廿年保證收購機制下,市價和保證收購之間的價差,就以「再生能源附加費」
名目全數轉嫁給消費者[8]。
「再生能源附加費」只是再生能源總成本冰山的一角。德國政府長期透過政府資金、再生
能源附加電費以及再生能源的相關法規來推動其再生能源的發展。例如2011年再生能源價
花掉德國人229.1億歐元(9,324億台幣),其中再生能源附加費是168億歐元(6,823億台幣)
,其餘61億歐元就以各種補助與獎勵名目提供,最後還是由全民買單。[4]
「發展再生能源已導致社會問題,能源轉向所造成財產重分配,是將下層搬到上層。」國
會議員菲舒直言,「下層人民生活負擔加重,付更多電費;上層有錢人則大量投資再生能
源,去賺保證收購,賺更多的錢。」
「德國義無反顧擴張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已為人民帶來沉重負擔,其負擔往往落在窮人身上
。」德國經濟周刊副總編輯克魯瑞評論,能源轉向讓窮人更處在劣勢。「德國能源轉向充
滿著理想性,」菲舒表示,「但要人民負擔得起,這是永遠不能遺忘的。」[9]
由於再生能源的不穩定,裝置容量愈多,電力調度也就愈困難,以容量佔比達50%的德國
而言,只能供應近20%電力,且2011年大大小小停電次數累計已高達20萬次;相對而言核
能只有7%容量,卻供應17%的電力。許多人都誤以為再生能源供電佔比是「穩定的」20%,
因此可以取代核電,事實上20%只是一個平均值,再生能源的供電佔比應是0%至60%不等,
本質上是一種無法預測的電力。[10]
為補足再生能源發電的不穩定性,除了透過歐洲電網向外國購電外,德國大量使用傳統的
燃煤電廠來補足電力缺口,確保經濟發展和穩定供電,此舉也受到環保人士和國際媒體的
批評。
2014年4月,著名雜誌《新科學家》以〈綠能先鋒身陷自掘洞中〉為題,質疑德國的「兩
面」作為。話說2011年,德國跨黨派「過渡能源」政策,要求淘汰核能與燃煤,代之以太
陽能與風能。「過渡能源」政策志在不燒褐煤,實際上卻助長,因為基載的再生能源就是
「看天」而不穩定,要減少風險,只好如此倚賴自產豐富的褐煤(又可壓低電價)。另外
,德國又進口煤,例如最大電力及天然氣公司意昂(E.ON)目前年購逾400萬噸美國煤炭
,遠高於2010年的80萬噸。德國燃煤供電的比率,2010年是43%,2013上半年就逾5成。
[11]
使用再生能源應該是為了減碳環保的目標,但燃煤電廠造成的汙染問題,卻與這個目標互
相衝突。對德國政府和電廠業者來說,這是必要的犧牲,因為他們清楚地瞭解到:雖然看
起來有點諷刺,但唯有穩定供電確保經濟發展,才有本錢發展再生能源的願景。
三、反觀台灣
台灣的能源進口率高達98%,且為獨立電網,不像德國能藉由歐洲電網進行電力調度。台
灣的地理環境對再生能源有諸多不利之條件,比如地狹人稠造成鄰避效應嚴重、多雨造成
日照不足,多颱風造成風機架設不易。德國用電高峰在風力強勁的冬天,也與台灣用電高
峰在無風的夏天相反。
德國大力推動再生能源的政策,非常令人敬佩;德國面臨能源轉型的困境,我們也必須記
取教訓。隨意唱衰德國的廢核之路是不公道的,德國有堅強的廢核意志,世界各國都期待
著它的表現,我們也能從中學習到許多珍貴的經驗。但台灣的非核家園之路,究竟是全民
的共識,還是被某些利益團體綁架的政策?值得所有關心這塊土地的人好好深思。
參考資料:
[1]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 外國法案介紹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http://npl.ly.gov.tw/do/www/billIntroductionContent?id=31
[2] 德國扛3包袱 再痛也要廢核 - 德國篇 - 核四專題 - 聯合報系
http://nuclear.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026
[3] 油電雙漲 德國小店喊倒 - 德國篇 - 核四專題 - 聯合報系
http://nuclear.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033
[4] 掀開德國廢核真相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ost/2/12387
[5] [真相] 德國 電費單開箱 ~ 9.8萬台幣/年 [單價12元/度 約6倍]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3875533&p=1
[6] 德國觀察/廢核,德國憑什麼? - 導論 - 核四專題 - 聯合報系
http://nuclear.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043
[7] 【借鏡德國】全面廢核 德國民眾付出加倍電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AjIY3Q-dM
[8] 德國發展綠能3矛盾 40兆的豪華餐 - 德國篇 - 核四專題 - 聯合報系
http://nuclear.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030
[9] 富人賣電、窮人摸黑 用電貧窮兩世界 - 德國篇 - 核四專題 - 聯合報系
http://nuclear.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1027&pno=0
[10] 以德日為鑑 我國實不宜貿然廢核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ost/3/13284
[11] 時論-德國廢核 兩面手法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16000989-26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