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勞工薪資低的原因,
個人以為如下:
先天不足在那哪裡?
土地面積小,可耕地少,不能成為農業大國,例如美國、澳洲。
沒有石油、很少的天然氣,也不能像俄羅斯那樣子。
所以第1級產業沒法做,
只好做第2級的製造業,
後來雖逐漸發展第3級產業,
但是人口太少,市場不夠大也不足以讓全島的人溫飽。
台灣可能沒有工廠,只靠農業、觀光就能養活整個島上的人嗎?
當然不行,得靠製造業,
以全世界為市場,
去賺代工、加工製造的錢。
第2級產業之所以能夠成功,
當年要感謝美國,在全球產業分工底下,
能開放美國的市場,讓台灣賺美金,
但是他們對台灣的好,也是基於把共產主義擋在第1島鏈的思考,
而不是他們先天就對於亞洲黃種人很有慈善之心。
他們利用老蔣對抗老毛的心理,
給點甜頭讓台灣成為對抗中共的主力,死台灣人,不會死美國大兵。
然後又有很多便宜的勞工可以奴隸,
而老美自已可以專注在賺品牌、研發等高附加價值的部分,
或是印鈔票,用金融業玩槓桿的本事,製造股市房市泡沫,
將通膨惡果轉價給全世界其它國家的人民。
台灣就是在如此的先天不足之下,
產業也才剛扶殖起來,沒有自主研發的能力,
我們必須用「低價格的加工產品」去吸引老美的廠商來採購。
政府1則:央行控制匯率,用低匯率,以前是40比1,
1美金就等於40元新台幣,以美金計價的產品相對上就便宜。
2工資又是佔生產成本的主要項目,
當然得壓低。
後天失調又在那邊?
多子多孫多福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等的錯誤觀念,
導致人口過多,變成2300萬人,
人口多,則勞工來源就多,勞工太多,自然沒有和雇主談判的本錢,
加上對岸從1980年代改革開放,
當年就有8億人口加入代工的大軍,
現在則變成了13億4千萬了,
因為對岸的低工資,所以吸引「只能」做代工的台商去設廠,
台灣的勞工如果不願意薪資被調降,
只好忍受高失業率的代價。
因為台灣人的腦袋並沒有比同文同種的內地中國人的腦袋強,
所以台灣人的總體薪資會被對岸內地同胞的薪水給拉平。
這十幾年就是反應了,對岸的薪資不斷地調高,
而本國勞工的薪資只能緩步上升的原因。
其實是經濟學、商學等相關科系的人都懂這個道理的。
要改變這個現象,也許得數百年才行啊。
首先,少生甚至不生,
讓人口降低,
這一點除了台灣人自已要努力以外,亞洲包括日本、南韓、中國大陸都得
這麼同步這麼做才行。
這樣子勞工才會少,物以稀為貴。
第二,很專心一意的教養孩子,讓他們讀到「理工科」的碩士和博士,
理工科才是符合市場需求的科別,
而且走向研發,才有高的和老板的議價能力,
甚至自已創業當老板。
其次是商學科系。
醫科的容納人數少,另當別論。
其它就純自high,自以為讀到博士,老板就得用你的科系,別讓自已的小孩
去讀那些科系。
永遠是以市場的供需來當作每一代的子孫選擇職業的取向。
整個世界本來就是70億人在競爭少數的資源,
如果自已選職業的方法脫離上述的要求,
還有不斷地無腦、粗放地養小孩的託,
要期待自已或是自已的小孩有高工資是癡人說夢而已。
八卦板的那群,難道不該自已負責嗎?
冥進洞執政那8年,也沒有改變他們的經濟地位啊。
賺多少錢本來就是靠自已的本事。
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政府會保證說,
那個國家的人民一定能領多少薪水。
政府最多的努力就是低稅率,壓低物價去抵抗國際原物料上漲的壓力而已。
國民黨也知道做不好這個會丟選票,
所以這幾年來一直很努力在這邊。
看那麼長,還是不懂重點在哪邊,就記得,
台灣又不產石油,人又多,能有現在的薪資水平,生活條件,
真得是要偷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