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我今覺昨非,極樂參真知。
選舉是短暫的,政治是一時的,交情卻是長久的。
選舉雖然能左右短期內的政治發展與未來方向,但在這之上我們必須要先有一個概念,
大家都是一家人,同樣住在這塊土地上,比選舉更重要的事就是要愛國家、共同為這塊
土地來打拼。
最忌諱的就是以私害公,基於一人一黨之私慾,不顧政策的大是大非與國家未來性,便
著手杯葛惡搞,這不是在愛台灣,而是在害台灣。
台灣的戰後發展模式,跟南韓、日本、新加坡有點相似,都是所謂的發展型國家。
東亞地區戰後經濟發展,很大因素是因為被納入美國的防共體系,於美蘇冷戰時期
接受美國援助,並在威權體制下運用策略性產業的選定、實施土地改革促進產業轉
型、推動普及的基礎義務教育培養基層人力資源、共體時艱的勤奮努力,而獲得經
濟發展,至今仍為佳話。
但在我這種九零年代出生的人,鬆散的兩極體系已經土崩瓦解,更不用說冷戰,我
有記憶以來都不知道甚麼叫做動員戡亂了!
冷戰結束、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台灣民主轉型,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
一切的一切,變動實在是過於迅速,根本不能用過往所學來推斷,因而農莊前輩才
會如此推崇鄧小平。
一味的追求全盤式改革,是不切實際,是不可行的,因為你推動的政策還得不到大
多數民眾的支持,就會先被保守舊勢力反撲。
百日維新不就是落得這樣的結局?
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鄧小平改革開放就是採取漸進的方式,減少黨內反動勢力的
反撲,同時尋求民眾支持,才成就今天看到的世界工廠。
蔣經國當時也是這種發展模式,以中小企業為骨幹,發展台灣經濟,而非以財團為
主體,才能在追求經濟成長同時,緩和貧富差距帶來的社會問題。
他們幾位被稱讚推崇,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問題是現在,台灣過去所擁有的優勢都消失得差不多了,甚至被鄰近其他國家所取
代,我們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硬要說的話,就是大學生比率高吧...
問題是學歷比舊時代高了,但學力呢?
現在大多數的學生都是後物質主義者,比起他們的長輩,他們更重視的是精神層次
的追求與愉悅,而非現在生活物質上的優渥,因為這方面父母會滿足他們...
而他們本身就可以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在無後顧之憂情況下,他們可以去從事現
狀的批判與社會關懷
但他們就是把所有事情都看得太理所當然,才會出現一堆不切實際的訴求與主張。
服貿協議等爭議不就是這樣嗎?
在失去以往做為工業產品輸出大國的地位後,留下產學供需失衡的大批人力資源,
這對經濟發展影響很大。
但近幾年看下來,在網路等媒體的操作與推波助瀾下,政治上的影響力說不定還比
經濟層面來得大,這會不會動搖到國家未來發展?
我想問一下德國福斯、日本豐田,或許都可以得到解答。
我想問的是
國際貿易是台灣經濟的命脈,唯有透過經濟的自由化與國際化
方能維持甚至提升台灣的地位與能見度
但這一切的進行,都必須建立在兩岸關係的穩定之下
兩岸穩定的關係,符合美日的利益
也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希望看到的
東亞地區雖然有能力發起世界大戰國家不多,但台灣或許是可能成為世界大戰因素
的國際熱點之一
但問題是,打仗很燒錢,無限戰爭是愚蠢與不可行的,因為這是窮兵黷武,會把家
底都賠進去;有限戰爭是可欲的,因為這可以為國家帶來利益,同時也是現在大多
數國際衝突的現狀
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美國有可能將其他地方暫時緩和,騰出手來處理台海嗎?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只要不出亂子就好
所以馬英九最近得獎,我並不會感覺到十分意外
只會覺得美國馬要負責,因為湖南馬的所作所為,符合美國的國際利益
自由藏於不自由中
如果凡事都要求自由,那只會陷入自然狀態,成為無政府的混亂
在政治計算之餘,我個人希望能夠拋棄政治利害與勾心鬥角
反對黨可以在國家認同之下,成為忠實的反對黨
共同為了中華民國、台灣的未來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