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資料來自不可信的wiki, 大家參考就好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0%A3%E6%88%B0
我討論的內容, 是我國小還國中時, 聽到大人們聊天的內容, 一直記到現在,
這些事情在過去有節目, 也有專題報導, 只是都非常久遠了, 現在的年輕綠吱
那時候恐怕還在吵著要看卡通, 在划玩具車, 自然都不知道這些事情.
很多人都在好奇連家的財產來源, 畢竟連戰自從1975年始出任公職,
如何在短短20年間, 成為巨富, 一直讓人懷疑. 但其實這道理用現在的眼光來看,
其實並不困難, 假如各位以現在的知識與經驗, 不用回到100年前, 回到
20年前就好了, 1994年, 各位也能精準判斷產業發展, 利用股市波動大賺特賺.
難就難在當時誰有這種眼光跟膽量呢?
我們可以從三個事件來觀察, 連戰當初到底做了甚麼事, 讓他發大財.
1. 1959年5月,越洋取得台北市一塊農地(現為中山北路五段永勝大樓)
一年後成為建地,當時在美國留學的連戰職業為自耕農。
2. 1961年以論文《台灣的土地改革》取得芝加哥大學國際公法與外交碩士。
3. 1969年4月,只有二歲的連惠心成為士林區另一塊土地的買方,1972年改為建地。
國民黨於1949年戰敗於共產黨, 將中央政府播遷來台不過十年, 當初國家發展
的方向是反攻大陸, 不分本省外省, 當時的大多數人都認為很快就會反攻,
本外省人後代聽起老一輩的人說起他們小時候住在眷村的情景, 家裡都是很少物品
並且隨時都有一包行囊準備隨時離開現在住的地方回到大陸去. 但有一個人很聰明,
他認為國民黨要以軍事反攻難於登天, 最終會放棄並且好好在台灣經營保留最後一塊
領地實行三民主義. 這個人就是連戰, 在美國留學期間, 專攻土地改革的他
發現台灣自古以農立國, 大多數的土地都屬於農地, 在人口爆炸性的成長下,
註: 1956 約為936萬人, 1966年 約為1350萬人
最終會需要大量住宅來滿足人口需求, 會有許多農地改為建地是可預期的,
因此, 連戰當時大量購買未來即將改為建地的便宜農地, 來賺取價差,
各位可以查農地有多便宜, 即便是現在, 農地都還找得到一坪500NT的.
一隻一萬的手機可以可以買到20坪農地. 貴的了不起一坪也才2000NT~3000NT.
http://ezland.coa.gov.tw/NewVersion/price.aspx
但是建地的價格就完全不同了, 台北市區的建地一坪要賣數百萬到上千萬都有可能,
價差可達200~1000倍, 這也是後來資訊發達之後, 許多人靠著提早買重劃區的農地
致富的方法. 真是可憐了一輩子辛苦耕耘的老農夫, 本來就要飛黃騰達了, 卻因為
資訊落後與沒有理財觀念而將(要變)珍貴的農地便宜賣給土地開發商.
我們就以500倍來看好了, 連戰當初第一塊地假如是10萬, 之後就變5000萬,
第二塊地(女兒名義那塊)就可以從5000萬變成250億.
應該就是連中兩次500倍的賭盤之類的概念吧! 或許我這裡寫得太誇張了,
但是土地改革的利潤就是這麼龐大, 而連戰應該就是靠這個發跡的.
說了這麼多, 但其實這是老一輩都知道的事
希望吱吱們不要因為連戰沒有貪贓枉法就太失望, 謝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