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宴這種事情,混合很多因素,可以是新郎的排場、可以是新娘的美夢、可以是長輩的欣慰、也可以是各種機關團體同學會校友會的敘舊話家常。
我個人當然是反對政府臨時調整假期,因為這打亂了許許多多人的計畫,不只結婚新人與參加婚宴親友的計畫,其他許許多多在假日排定各種事情的常民計畫也都被打亂了。有人說,這一點點調整只是小事,但小事也有成本,許許多多人調整小事加起來也是不小的成本;許多人說請老闆通融一下就好了,但也有許多地方老闆根本沒得通融,沒有國定假日的法定正當性勞工根本爭取不到任何對勞工有利的「彈性」(對資方有利的「彈性」倒是無所不在)。
不過,我想針對「婚宴」這個迷思,提出一點看法。
婚禮可以簡單公證就好,而婚宴,就是昭告所有親友,我們兩個人成為一家了,對家長來說就是我們兩家成為親家了,這個喜悅要分享給大家。
然後,就衍生了一大堆婚禮、婚紗、婚宴、酒席、喜帖、禮金等等一大堆禮俗,一大堆身在台灣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親友,都要為了這一天花費高成本(就算是台北往來高雄坐高鐵,一次來回也是五千元上下,很嚇人,還要另加禮金),要縮衣節食要排除萬難還要努力橋行程,到不了還覺得不好意思還會被念被恨,禮金誰給多了誰給少了都可以比來比去說三道四... 這樣子勞民傷財吹驟一池春水,充滿壓力而只有冠冕堂皇的一丁點喜悅。
這真的是你們新人們想要的嗎?這真的是雙方主婚人想要的嗎?今天你們辦了婚禮讓人家勞師動眾,明天數以百計的親友仍然要年年月月動你的師勞你的眾,如果這其實是彼此折磨,你們何苦呢?
當然,每一個新人就算能夠個人跳脫這個窠臼,你的伴侶或你的家庭也未必能跳脫,往往仍然屈於現實好好遵循傳統路徑行禮如儀。但,我只想在此提供一個另類方式。
結婚的喜悅,是屬於新人小兩口和每一位親友的,大家也知道,婚宴當天總是行禮如儀,新郎新娘一套套服裝換了又換進進出出,生命中珍惜的每位親友卻都坐在遠遠的台下餐桌上,只有一起去逐桌敬酒時,能在短暫的十幾秒鐘內迅速見到一堆親友,連敘舊話家常的時間都沒有,只有時間乾乾地道聲恭喜答一聲謝,敬完酒就匆匆離去了。實在不禁令人反省:這樣的禮俗,成就了什麼?達成了什麼生命中的美好回憶呢?
以我自己來說,婚禮是很無聊又有極大壓力的,甚至可以說自己與妻子這輩子最難熬的一段時間就是婚禮籌備期間,每天為了一堆雞毛蒜皮卻又有極大壓力的小事吵來吵去。籌備期間最愉快的時光,反而是針對部分親友親自送喜帖,與對方吃頓飯聊聊天互相分享近況的時刻。
如果說,結婚的喜悅想要與任何人分享,我覺得兩人對兩百人的大場子一點都沒分享到,反而兩人對兩人的 double date或兩人對五六人的小同學會,才是真正有品質的迷你婚宴,才有高品質的交流、令人感動的祝福;至於真正的婚宴當天,我一點都沒有覺得什麼溫馨感人,只覺得打完一場大仗想好好睡一覺而已。
回到這次連假補班的議題,我仍然是站在被影響的婚禮新人們這一邊,因為前一年早該訂清楚的全年放假日期,大家都乖乖照做後突然給一個 short notice 臨時變掛,這有違「信賴保護」(我不知道「信賴保護」這個法律字眼是否適用在這裡,只是覺得這個概念有切合而已,如有錯請先進指正)。
不過,我只希望這些被影響的新人們不用這麼沮喪,因為這場勞師動眾的婚宴只不過是個儀式,不論是兩家新人還是親友們都互相花了極大成本完成這一次光鮮亮麗,卻未必有什麼實質的感情交流。還不如,不論在結婚前還是結婚後、甚至結婚後數年都可以,把握每一次行走台灣各地的機會,拜訪居住在各地的親友知交,兩個人一起以永遠新婚的姿態,與他們分享這個喜悅,這才是感情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