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incho (世界的盡頭)》之銘言:
: ※ 引述《larusa (最愛小熊寶貝)》之銘言:
: : 台北市長的權力來自市民
: : 任用局處首長的權力是市長從市民手中得來
: : 然後如果柯P當選 他將部分局處首長的任命權再釋出
: : 這是他放棄他這部分的權力
: : 但並不表示他連帶拋棄這部分責任
: : 所有一切的基礎都源自如果當選 是市民對柯P這個人的信任跟期待
: : 所以萬一勞動局長的理念與當初被遴選時有很大落差甚至背離
: : 不適任就是由市長解任
: : 解任當然不可能是無緣無故解任
: : 如果解任的說明不為市民所接受 -> 支持度下滑 -> 連任無望
: : 喔 他好像說只做一任
: : 那就看 他有沒有當選 當選後有沒有違背競選時的承諾
: 我比較同意前面一位版友的說法,這樣的授權是有問題的。
: 勞動局長如果是由另一批選民選出,那他的權力來源不會是台北市長,
: 因為他有足夠的民意基礎支持,而且這批人和選擇台北市長的人不同。
: 一般說來這種副手需要民意機關追認的情形,民意機關行使的會是
: 同意權而非選擇權,這種狀況下,副手可以視為首長意志的延伸,
: 同意的是"首長選擇這個人"。
: 但如果行使的是選擇權,那意思就不一樣了,這通常表示這個人可以和
: 另一個有民意基礎的人對幹,這種另外選的設計通常也是為了
: 制衡某個人才會出現。
: 所以這種狀況下市長能不能火掉勞工局長其實是很曖昧的。
: 我不大同意制度這樣設計,因為授權上很容易有爭議發生。
前面已經有人解釋如何徵選,那我這邊就解釋一下執行和監督的問題
首先是執行面
柯P對於勞工局長的立場就是“必須保障台北市大部分的勞資人口”
當勞工局長的施政滿意度高時,柯P自然就會尊重他的施政方針
柯P自己也坦承過“當市長並不是樣樣都懂”
對於勞資方面,透過遴選會和i-voting方式
候選人必須通過專家檢定和大多數民意支持才能勝選
自然而然上任的勞工局長是被期許有能力改善臺北勞資環境
在這環境下,柯P自然會以勞工局長專業的意見為優先
接著是監督面
即便勞工局長再優秀,總是有可能過一段時間發現他根本不行
這方面方法很簡單,印象中柯P就曾提到過
“全民參政包含全民幫公務人員打考績”(應該沒有記錯)
雖然細節內容我不清楚也不知未來會怎麼做,但初步的構想其實很簡單
以下我就用簡易的文字做說明
公務人員每位都要給上司打考績
而柯P提倡的全民參政方式就是將局長和一級主管等考績由民眾來評比
若沒達到一定標準或是連續兩三次低標等,將會接受警告或是開除
評分標準除了參考當初的政見外,也可透過“是否解決勞資問題”來觀察
舉例來說,台北市政府建立一個“勞資訴求平台”
每位網友都能在上面提出想要勞工局解決的重大議題
然後透過連署按讚投票的形式,選出前十大勞資問題
由勞工局長帶領團隊在有限期間內出面優先解決
我想會有不少人擔心“萬一很多人來亂要怎麼辦?”
首先這個大前提是“全台北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是來亂的”
當參與關心的人越多,越能避免這情境發生
越迫切越重要的問題則越容易先被關注解決
若局長沒有解決問題,自然就會在評鑑時低分下台
畢竟大多數人不想讓一事無成的局長繼續尸位素餐
以上只是我個人簡略地說明,其他像是多久評鑑一次、評鑑的標準和過程為何等細節
等柯P當市長後再討論也不遲
另外有人質疑教育部長為何不用i-voting而是採用委員會遴選
以下是個人的解讀
現在台灣家庭仍然有所謂“明星學校”的觀念
在倡導“行行出狀元”多元人才的情況下
選擇i-voting固然能選出民意支持度最高的候選人
但這並不代表未來的教育會變得更好
因為有可能大多數家庭仍保有傳統教育的思維
好比明星學校、校內成績、聯考科目、志向與職業等等等
關心的角度不同會影響到選舉的結果
因此新教育局長必須從傳統教育到歐美的開放式等新式教育考量下拿捏適當的平衡點
由專家、教師團體、家長代表、民間團體等進行討論
選擇最適合的人選
而且教育算是百年大計,不能一味靠著民意作改變
簡言之,i-voting的概念是讓全民參與、全民監督、全民參政
但當大多數人的觀念和知識不足時,除了要加以宣導和溝通外
在全民觀念普及前,仍只能透過專家們討論決定初步人選
一旦大眾瞭解教育方針後,教育局長就有機會進行i-votin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