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的解釋是每個人有不同的是非標準。
例如有些人認同學運、有些人不認同。
但我認為不是這樣的,
而是你先屬於某個群體(階級、族群),
然後才有屬於那個群體的是非觀。
這種群體認同,
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是像台商為了賺錢所以支持舔共的萬惡KMT。
但其實也不用到那麼極端,
我舉個例子,KMT昨天推出的廣告「讓我們靜靜地大聲說話」,
吱吱一定是無感的,
但是為什麼很多蛆蛆說講出他們的心聲?
因為這就是我們在318的集體記憶。
請注意是集體。
如果只是一個人對一個人,我們不會有這種感覺。
但是當你在生活上或臉書上看到的是一群人,
社交生存威脅的自然壓力,
很容易就造成了我要嘛就加入他們。
要嘛就去尋找另外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很難單純保持沉默,
這是群居動物的本能。
這時候的利益,對我們來說也很簡單,
不需要什麼金錢或福利,
只要有人能幫忙說出「我們不敢說或口才不好表達的心底話」。
這個認同感,就拿到了。
你會覺得這是一份恩情,這個人是自己人,
我們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無條件完全贊同某一個人的意見,
但既然都是如此,
那就優先選擇贊同自己人吧!
每個人都是這樣的。
所以說超越藍綠很困難,
這是因為,藍綠對立這麼多年,每個人都已經認定了部份的自己人,
你要去突破這些認同,如何做到?
只能再去創造一個新認同,
但每天都有人在發明各種不同新認同,人家為何要單單信服於你?
就像CBPL打了這麼多年,
我是獅迷,你是象迷,這很正常,
同一個人今天獅迷明天象迷你就會覺得這人是個蝙蝠。
他說他欣賞球技啊!
你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
但轉過頭去你還是會覺得他是一個蝙蝠。
獨立思考,理論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抱持這種觀點,
我會覺得其實就代表了你比較傾向學生這個族群(前提是真的獨立思考)。
因為學生就是喜歡思考,
學生尚處於建立自己價值觀的階段,
凡事傾向發表意見,周遭環境鼓勵你發表意見。
但是當你出了社會,你可能會發現少說話多做事才是真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嘛,
好做評論、好為人師,講出來的確都是外行話,
造謠一張嘴澄清跑斷腿。
這又是從另外一個群體,來看學生這個群體的觀點,
所謂獨立思考也只不過是空話。
這種批評有沒有道理?
你所在的群體自然會決定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