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leta (左右衛門)》之銘言:
: 台灣這麼小的一個島,人口也不區區兩千萬
: 到底需要多大的經濟規模才足夠我們生存?
非對原標題 純粹回應這兩句
究竟需要多大的經濟規模才足夠我們生存?
嚴格說起來 台灣是個沒太多天然資源實際可用面積也不大的海島國家
所以除了發展漁業以外 很自然的就變成以貿易為主體的國家
狹義的以貿易國家來說 只要貿易結果是有賺錢的
賺得錢足以支撐經濟成長 就是足夠的
但是不過光賺錢就好 國家還是需要發展各個領域的經濟基礎和科技基礎
以維持國家的持續發展
這一點就跟人口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人口少的國家 很自然無法有充份的人力去發展各個領域
問題是 兩千萬會太少嗎?
乍看之下 日本一兩億 韓國也有五千多萬 台灣兩千萬似乎少了點
但是看看歐洲許多國家 也不過就是幾千萬人口的規模 甚至有得還只有幾百萬
但是一樣可以發展一定程度的健全
所以真正影響台灣發展的 其實是政治上的打壓
說到政治上的打壓 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的是對岸的中國大陸
可是實際上去看具體的部份 你會發現中共真正打壓的
主要只是在政治名稱和政治發展上的打壓
真正對台灣有實質經濟上的打壓的 主要是來自美國
例如台灣要發展自己做核能電廠 被美國沒收
台灣要自己發展航太技術 被美國下令不准繼續做長程飛彈
台灣要發展自己做飛機 關鍵技術被美國控制限制進入台灣(似乎也不准台灣發展?)
經濟進出口的就更多了 零零總總多不勝數
真正去調查就會發現 真正限制台灣經濟和科技發展的 其實是來自美國的控制
以台灣這樣一個在軍事上不太可能對抗右邊世界第一軍事強國以及左邊崛起的中國大陸
甚至是北邊全世界前幾名軍武的日本
台灣在經濟上要能走出去 真正需要的不是依賴特定的國家
而是需要靠弱國外交的智慧 在眾多大國之間周旋
甚至更直白的說 要拉攏其他國家制衡來自美國的控制
所以很明顯的 完全依賴與投靠特定國家只會帶台灣走向死路
只有發揮我們的智慧 不依賴特定的國家也不明顯抗拒特定國家
與各國都能保持適當的距離 找到適合台灣的最大空間
台灣才能真正走出去 有所發揮
關於這一點 當然馬英九做的不是盡善盡美
但是我認為他起碼做出了不錯的第一步
不管是跟對岸的外交休兵 大幅增加免簽國家促進民間交流以致經濟交流的可能性
乃至讓台灣的商人先在外國能賺到錢 都應該算是不錯的開始
昨天有篇文章有提到 台灣的GDP有實質的在成長
但是經過分析會發現主要是商人在外面賺的錢的貢獻 並無法直接回饋到國內受薪階級
以至於在國內無法感受到明顯的經濟成長 甚至有經濟M 型化的問題
我認為先讓台灣商人在外面賺到錢只是第一步
畢竟台灣是貿易國家 如果商人在外面賺不到錢 一切都是瞎扯
在台灣商人能在外面賺到錢以後 下一步才是想辦法讓商人在外面賺到的錢拉回台灣
這就要看未來的中華民國政府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