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非我族類 言論下架?
2015年01月14日 04:09
錢震宇/文字工作者
前總統府祕書長羅智強日前在自己臉書上回應時事,遭到網友大量檢舉,被臉書停權24小
時,聽聞此事,筆者很有感觸。去年台北市長選舉期間,連勝文在網路上推出一支「明天
過後」競選影片,影片在國民黨台北市黨部臉書粉絲頁上發表不到30分鐘,就遭到網友大
量檢舉被下架,毫無理由,無疑剝奪其他網路使用者權利。
不少網友利用臉書規範機制,在同一時間內有大量網友檢舉同一內容,該內容就必須先下
架,先停權24小時,不論其內容是否真的有所謂的惡意攻擊或不實虛假。選舉期間,這樣
的案例屢見不鮮,只要非我族類或言論不合我意,就按下檢舉,反正只是一個動作,何況
「不用舉證」。
或許網友並非外界所說全都是「婉君」,背後沒有政治動機,但若他們這樣毫無實際證據
便提出檢舉,只為了讓這篇言論下架,此種動機著實讓人擔心,網路儼然成為「一言堂」
,缺乏理性論辯,只有我族的意見是意見,無疑對公民社會是一大諷刺。
網路社會之所以蓬勃、意見之所以多元而豐富,就是因為它容納各種意見,也因為各類社
群平台並未設下門檻,以致於眾聲喧譁,大家可以從不同的聲音中看到這個社會的正反、
支持與反對,避免社會走向單一而極端,這不單單是政治或藍綠議題,在教育、性別、弱
勢等所有議題上都應該是如此。
實體社會有法律依循及道德規範,對行為者有所限制,網路社會未有明文規範,卻也常淪
為有心人操作。網路被視為一個較易溝通的場域,尤其是它容易取得、成本低廉,任何人
都可以利用它來發表意見,它應該是保護各種不同言論見諸平台權利,而不該是個「多欺
少、強欺弱、留言者欺負不留言者」,使用者隱身幕後,不負任何責任,甚至是利用網路
集體勢力來霸凌任何人或任何意見。
網路世代的崛起,改變了政治版圖,卻也讓大家驚覺網路秩序如此混亂。
此時,該是回頭檢視網路規範的時候,網路世代也應該隨著得之不易的民主成果跟著深化
、前進,而非停滯倒退到限制他人言論的舊思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14000483-260109
羅智強 王炳忠臉書頁面被網友惡搞封殺 郭冠英被搞得現在退休連退休金都領不到
整天在那邊喊要提升民主搞罷免搞公投法 或許該從尊重別人的言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