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當時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違建新聞了,原來是新北市。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198116
2樓蓋到8樓 新北「超級違建」開拆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工務局違章建築拆除大隊今天上午
開始拆除位於新店區北宜路二段258號8層樓建築物的第3至第8層樓超級違
建,拆除大隊副大隊長蔡顯榮說,拆除大隊派出20名工作人員,預計以4
週時間拆除,花費約50萬元。
當時所有的電視媒體,都在尋找這種誇張的違建案例,結果就是我被植入「柯文哲
鐵腕要拆除違建」的印象。現在比較清楚狀況後,回頭看一下當時的新聞,比較能搞
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110/36319541/
拆226違建 北市供中繼宅
3隔間改2間可免拆 民轟虛晃一招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周二宣示,拆除全市226戶涉及公安危險的頂樓違建,
但列管違建若能將3間隔間改成2間,就可免拆,民眾轟雷聲大雨點小。
建管處長高文婷說,下周將通知226戶頂樓違建所有權人3月20日前完成
改善,否則強制拆屋,預計6月30日拆完。但若在2004年前興建,只要不
變更面積,將3間隔間改成2間即視同完成改善,可免拆,2005年後蓋的
則還是要全拆。但根據建管處統計,226戶違建全在2004年前就存在,若
全改成2個隔間,等於一戶也不用拆。
原來當時的媒體,已經知道這一件事了。
==============================================================================
查了一下當時的新聞與時序,現在我會把整件事情當成一個有趣的政治公關案例。
這個案例厲害的地方在於,一開始柯文哲團隊就根本沒有準備花多少錢,卻可以有效
地塑造出柯文哲市長的鐵腕形象。
故事大概是這樣發展的:
第一階段:違建災害
2014年12月29日,南港一處頂樓加蓋的違建失火。這件事情發生在柯文哲上任市長
沒多久(一週內),亦即是柯文哲的一次政治危機。柯文哲的處理很明確,他表示立
刻要檢討台北市的違建,拆除有立即公共危險的部分。
這個看起來很明確的宣示,在實際執行上立刻面對到一個問題:是要針對違建的哪
個部分?
南港區這個違建的案例很複雜,它違法的地方一卡車:頂樓加蓋、分隔為10間出租
,而且還是用木板分隔的。也就是說柯文哲的向違建宣戰,可以解讀為拆除違建、拆
除隔間、拆除木板隔間各種不同的情形。
柯文哲之後很快提出了226戶違建的名單,現在我們知道這226戶的主要違規是隔間
問題。相較於頂樓加蓋的違建,隔間是相對好處理的軟柿子:他的優點是要屋主自己
打通牆壁的話,市政府就不必出手了,然而頂樓加蓋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即使屋主願
意配合拆除,要拆掉也是太浩大的工程(不如直接等市府派人來拆)。
第二階段:塑造印象
這個形象塑造要能夠達到原先宣傳的目的,關鍵在於不能讓討論的焦點集中到隔間
問題上。實際上柯文哲團隊作了一件事,讓「拆違建」的議題更直接聯繫到頂樓加蓋
的印象:
http://ppt.cc/rB7j
因上周日南港違建大火燒死一房客,新科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馬上開拆
,今天中午前就拆光。其它225戶,則限期明年3月20日之前自行拆除。
柯文哲說按他醫生的個性,原本等不到那麼久,是想給住戶好好過年。
但以後,不但列必拆的違建全部上網,連議員來請託協調也要填表,通
通上網公告,引發議員譁然。
工人爬上南港興中路的公寓違建陽台,拆下門窗跟鐵條,這間頂樓違法
加蓋,上周日大火燒死一人後,台北市長柯文哲週二說拆就拆,週三中
午就會拆完。這是柯P上任後拆掉的第一間違建,但第一波公布就有226
戶,要求3月20日前都要自拆。
柯文哲現身拆除的那一間頂樓違建,原來就是已經被火燒掉的那一間。照理說火場
殘骸即使柯文哲未現身,也還是非拆不可的。但是在這樣大幅度的動作,經由媒體加
以報導後,就給了所有人「柯文哲真的會動手拆(頂樓違建)」的形象。
第三階段:概念混淆
而隨著其他縣市長的跟風與媒體的報導討論,越來越多人已經模糊了「違建」的概
念,特別是這226戶的違法之處究竟何在。這226戶也因此獲得一定的赦免:就算你跟
南港該戶一樣是頂樓加蓋很多隔間,屋主也只要把隔間打到剩下兩間,台北市政府還
是判定「緩建」不會去拆他。
於是我們還是回到了烏賊戰。網路上談論到這件事情時,支持者就跳出來拿出一些
誇張的違建案例,義正辭嚴地質問「難道這不需要拆嗎?」用這樣的方式為柯文哲作
辯護。
但是,柯文哲說要拆的,根本不是那種東西啊....
小結
其實這是繼蔡英文「三隻小豬」之後,另外一個讓我很讚賞的政治公關案例。幕僚
用最低的成本達到了宣傳的效果,化解可能的政治危機而變成塑造形象的作法。
然而,作為一個被治理的人民,在欣賞整個操作手法的同時,我還是應該要告訴自
己:別再輕易被政客糊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