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kcs (繽紛之狼)
2015-05-04 20:24:37※ 引述《NacciEriAi (沒有啦~)》之銘言:
: 自打嘴巴? 馬英九92年曾表示兩岸會談無共識
: http://www.nownews.com/n/2011/12/26/440852
: 馬英九在1992年11月6日的《中央日報》上指出:「商談功虧一簣的原因有四:……2、大
: 陸海協會既然派員赴港進行商談,理應在上述議題得到具體結果之後,再行離港,海協會
: 代表卻不顧海基會繼續商談的要求,逕行返回大陸。此外,海協會明知雙方就有關『一個
: 中國』的『表述』問題並無交集,卻對外一再揚言,雙方已獲得共識。這種言不顧行,行
: 不顧言的作風,錯失達成協議的良機。」
你大爺我老人家多次勸勉臺灣人,有空多讀點書,但人微言輕,臺灣人是不理的
但正所謂人之患好為人師,所以你大爺我老人家不厭其煩地教育不讀書的臺灣人
這里臺灣人引述了一條舊聞,說的是,9%否認海峽兩岸達成共識
這條舊聞,是1992年11月06日,當時香港會談已經結束,但沒有結果
所以,9%在當時說,商談功虧一簣。9%是對的,也是錯的,錯在,時機不對
兩岸和平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訴求,兩岸政府對有責任為此努力
香港會談,是努力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努力過程的全部,會談結束,電文繼續
11月03日,海基會致函海協會,提出所謂“一中各表”
11月16日,海協會復函海基會,提出所謂“一中不表”,及海基會的一條原文
12月03日,海基會復函海協會,未表示異議,雙方的共識,就算是達成了
這些事情,是公開的,也是載入史冊的,如果一個人有教養,愛讀書,就會知道
但如果一個人不讀書,整天跟在媒體后面吃屁,就不會知道
香港會談是兩岸尋求共識的過程,但沒有結果,于是9%說功虧一簣
香港會談功虧一簣后,海峽兩岸繼續用電文達成了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的來由
其實這個過程,在海基會網站上也有記載,雖然語焉不詳,但脈絡清晰
http://www.sef.org.tw/ct.asp?xItem=350&ctNode=3809&mp=19
第三段
其後,雙方之「兩岸文書查證」及「兩岸掛號信函查詢補償」等事務性協商,
因大陸方面提出「一個中國」的問題,未能達成共識,氣氛及時機均有所不宜,
致使會談之舉行延宕甚久。直至十一月,雙方同意「一個中國原則」由兩會各自
採用口頭方式表述後,本會始積極考慮此項會談之舉行。
雙方同意“一個中國原則”由兩會各自采用口頭方式表述
這件事情是十一月發生的,也就是9%所發表的那段“功虧一簣”之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