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課綱的議題吵得如火如荼,許多學生接二連三地站出來為自己發聲,
同時爆出政治黑手伸進校園的爭議。
這部分的爭議,我把我的意見放到後面
但這個議題究竟是不是2016前的假議題呢?
回到歷史上來談論,我認為歷史事實百分之百不可抹滅,
但無論哪種史觀都沒辦法百分之百客觀公正,
我們能做的是在敘述時不要讓個人的意識和情緒去影響太多,
審視課綱的標準亦同-─查看它是否符合事實、切入角度是否足夠客觀。
你要糾結程序我沒有意見,但老實說
1. 程序並無違法 2. 教育內容才是核心
再說新課綱其實更為台灣化,幾個例子:
慰安婦新增被迫,更加強調台灣人權
(雖然有立法委員質疑你如何證明他們是被迫?
在我看來是沒有意義的事情,慰安婦是國際議題,它對人權的是種侵害。)
新增漢人來台,並敘述漢人來台、彭的經過以及他們為什麼來台,
也新增原住民早期跟漢人互動的過程,舊版課綱並沒帶到這部分。
新增論述:台灣在劉銘傳的現代化建設帶領下,
使台灣成為中國最進步的省份。這在當時是符合史實的。
新增台灣烈士、英雄,更以台灣歷史為主體。
以上可見,新版課綱並沒有不重視台灣,甚至加強不少關於台灣歷史及當時漢人生活的描
述,也並非政黨洗腦工具。部分有心人士看起來是多慮了!
至於國教會所列出的十七項爭議,
老實說並沒有反課綱方所論述的那麼誇張,
如同前面所說的,無論哪種史觀都沒辦法百分之百客觀公正,
在每個人價值觀不同的情況下,課綱永遠不可能符合每個人的期待,
當然也不可能完全沒有爭議,
反課綱方以此為訴求要教育部完全撤回實在是不合理,
教育部也已經聲明爭議部分不列入大考範圍,
只是作為讓歷史脈絡完整性更為足夠的內容,
如此減少考生壓力又讓學生有整體概念這樣不好嗎?
還是說臺灣人熱愛考試到一種病入膏肓的境界,
非要從這裡攢出分數以證明自己的優秀?
台灣的國際定位、歷史象徵、政治地位、國家主權、民主意識...等,
一直都是一道不解的習題,台獨也不是你我說了算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想類似的課綱只要一動到,一個修辭的改變,都可能帶來更多的批評,
只能盡量客觀再客觀,不會有全然令人滿意的結果。
意識形態沒有對錯,應該相互尊重。
而所謂教育是教學生釣魚,而不是直接給他魚吃,
無論是什麼樣的教材,教育者都該引導學生去思考分析,
而不是一股腦地照本宣科便宜行事,
這件事不改變,哪個版本的課綱都是沒有意義的。
最後回到在野黨對學生的奧援….
很多人認為這件事無可厚非,學生本來就需要資源
僅以強者我朋友的發言來表達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http://imgur.com/P5tuh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