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itt (喜歡美食與運動(M))》之銘言:
: 台灣目前的經濟狀況是內需不振,外銷也不行,國家也因為財政不佳
都對,內需和薪水強相關
: 難以實施較大的擴張財政政策,同時還必須加一堆稅來改善開支,
政府擴張財政政策馬任內是強力執行的,自行車道,消費券都是,
稅並沒有大增,(因為也課不到)
而這二項並沒無加乘效果,但有選票效果
另外但都被貨幣政策被吸收掉了
税加的只算小幅度,只是求個帳目好看,主力是央行每年2000億的美金台幣利差
(貨幣政策,應發行定存單吸收台幣,以維持利差)
: 雖然政府一直想辦法要用提振內需的方式救經濟,但以現今台灣的情況,
: 恐怕難以產生效果.
QE台灣早執行了,是透過美台利差用總預算方法丟到市場了,新台幣M2/GDP是全球之冠
: 我是覺得不如用大破大立的方式來救,即使可能會有副作用,
: 但是如果可以把奄奄一息的台灣經濟變得有活力的話,副作用相信只是小事而已,
: 所謂大破大立措施是什麼? 那就是學日本搞台版量化寬鬆,
: 不用多,搞個一年收購兩兆的債券就好,乘數效應就會十分可觀,
: 台幣對世界主要貨幣馬上貶兩成,台股馬上漲20%,日成交值馬上來到2500億,
: 內需外銷都會跟著轉旺,景氣至少會出現短暫的V型反轉,
: 消費也會起來許多,特別是物價上漲預期會形成強迫消費結果,
: 也因為銀行定存利率逼近0,錢只能拿去投資,對於GDP,
: 乃至政府稅收,很快就會有非常大的改善,先把短期經濟救起來後,
: 接下來再來談中長期的維持,總歸一句,搶救經濟信心很重要,
: 若再不下猛藥,悶經濟持續困擾台灣,陷入長期弱勢衰退只怕是必然後果.
台灣很難升息(因政府的負債都是要利息,而升息總預算就沒法有太多利差)
台灣十年來轉型都失敗,未來是苦日子居多,誰當總統都一樣
台灣要改的是公務員人事支出,退撫,年金這些,
不改是對年輕人直接加提撥率,而年輕人更不想工作,
或是修法舉債大家一起用更沒購買力的新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