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根本一日球迷 平常不看球 有比賽的時候才說要台灣隊不要中華隊
台獨政治腦不爽可以不要看 不要在那邊破壞人家的興致 改了國際就會接受你參賽嗎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319063
正在台灣舉行的世界十二強棒球錦標賽,中華隊雖無緣晉級八強,但幾場出賽皆扣人心弦
,選手們力拚到最後一刻,帶給球迷無限感動,對手也對中華隊的表現讚不絕口。作為地
主國及中華隊球迷,相信多數台灣民眾都感到與有榮焉。
然而,除了場上的賽局,一些台灣球迷卻為了應該幫「中華隊」還是「台灣隊」加油,陷
入紛爭。台灣是個多元社會,喜歡稱這支國家代表隊為「中華隊」或者「台灣隊」,是個
人選擇與喜好問題;但「各取所好」的結果,卻慢慢地走調變質,儼然成為有我無你的意
識形態之爭。
於是,從看台上出現「中華台北不等於台灣」的布條,到有人大呼「中華隊不是台灣隊」
;在網路社群平台,則有人發起「正名」,要求大家不要再稱「中華隊」,而應該稱「台
灣隊」。不僅如此,甚至有人因發言喊「中華隊」加油,而遭到社群平台的管理者辱罵、
並逐出討論平台。這些作法,顯然悖離了民眾為國家球隊加油的宗旨,而是在強將自己的
政治理念施加於人了。
數月前的「威廉瓊斯盃籃球邀請賽」,就曾發生過類似事例。有球迷在看台拉出「別再說
中華台北了,台灣就是台灣」的布條,現任籃球教練的前國手顏行書因而感嘆球場「淪陷
」於政治;不料,竟因此遭到許多網民圍剿。除了顏行書,許多曾披「中華隊」戰袍的各
項目國手,多數人應皆不願意看到這種場面。
我們完全同意,「中華台北」確實不等於「台灣」;事實上,我們的正式國號叫做中華民
國,「中華台北」也不等於「中華民國」。「中華台北」是國際奧會組織賦予我國代表隊
的名稱,這是國際政治角力下的結果,有其現實及無奈。但在國際競賽場上,這就是我們
參與國際體育賽事不得不接受的名稱;在國內,一廂情願地認為自稱「台灣隊」就能改變
形勢,並不切實際。
再說,自稱「台灣隊」,就真的是「提升國家地位」了嗎?這恐怕也是太天真的想法。過
去,各界在討論中華民國護照到底要不要加註「issued in Taiwan」字樣時,就曾發現,
如此反而正中北京下懷,因為對岸將中華民國定位為「台灣特區」。
諸如此類的爭議越演越烈,與政治人物的推波助瀾有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自稱「一直
在捍衛中華民國存在」的民進黨,從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到其他公職、民代,都言必稱「台
灣隊」而幾乎不提「中華隊」。顏行書遭網民圍攻時,蔡英文被詢及應如何稱呼國家隊,
也只是快閃逃避。很顯然,在名稱上,民進黨並未「捍衛中華民國的存在」。
其實,無論我們稱國家球隊為「中華隊」或「台灣隊」,都不會改變它的結構或實力。就
感情面而言,老球迷對「中華隊」有更多難以割捨的情感,何況,稱「中華隊」,「中華
」二字並不代表「中華台北」,而是「中華民國」。有人對「台灣」二字的認同感較強,
要稱「台灣隊」也無妨,但有必要將認同「中華隊」之名的人視為寇讎嗎?事實上,有人
認為,此次棒球賽先發球員以原住民阿美族最多,乾脆叫「阿美隊」;或打擊群以中職桃
猿隊球員表現最好,應稱「桃猿隊」。這些也許扯遠了,但在球場上為了「台灣」而排斥
「中華」,只能說政治中毒太深。
五年前,西班牙國家隊拿下世界杯足球賽冠軍。那支西班牙國家隊,主力多半來自獨立聲
浪高漲的加泰隆尼亞地區。多數加泰隆尼亞人不但以這支國家隊為傲,而且在決賽獲勝後
,加泰隆尼亞籍球員更拿著加泰隆尼亞旗幟,與西班牙國旗一起在場中揮舞,透過電視在
全世界放送。政治雖然不能完全與體育切割,但體育卻可以超脫政治,原因在此。
當運動員在球場上為國家榮耀揮灑他們的鬥志和汗水時,場邊的觀眾不論高喊「中華隊加
油」或是「Go Go Taiwan」,都是對球員們最好的鼓勵。但那種自我設限的意識形態,用
「台灣」來排擠「中華」,其實大可不必。球場是比賽的場所,不是宣揚政治理念的地方
,強要其他球迷甚至球員在政治上「選邊站」,只會模糊比賽焦點,更扭曲運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