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藍不藍 當心逆襲國民黨
本研究團隊自1983開創台灣第一個選舉研究並持續至今,又於1999年起加入網路大數據分析,發現台灣選民具備相當穩定的結構,包括:一、泛藍不是藍,而是政治上的輕疏離群。二、泛藍是因「事與人」、而非顏色投給國民黨;如無危機之事、無有望之人,泛藍通常不投票,但史上曾有2次影響深遠的逆向投票。三、王金平與泛藍的期待剛好相反,是泛藍的票房毒藥。
台灣主動投票的選民,最多只有65%,而有高達35%不投票的疏離群;不過,疏離群中的10%至15%可能會在大型選舉中被危機感激發而投票。他們多半是中產階級,肩負社會正常前進的主力,無暇以行動參與政治,同時也偏向自利,不願積極表態。
如果發生重大危機,他們會投給較安全、穩定、正派的人。過去40年,國民黨這樣的人多一點,他們投的是候選人,但得票的是國民黨,而被誤認為是「泛藍」。他們並不是「中間選民」,因為他們並沒有「兩邊投」,在沒有激動他們的事與人時,他們不投。正如2014年選舉,有8%以上的泛藍不投票,由於泛綠所贏為7%,泛藍如果全部投票,甚至可以小贏。
本團隊用大數據分析發現,王金平在網路世界中傾負面、與網路文化扞格不入、更被「新藍戰鬥團」反對。網路抽樣訊息中,反映王金平正面的有7.0%,兩面的4.4%,而負面的有88.6%。
王金平從今年5月開始經營網路,推出「台灣公道伯」臉書,反應冷淡。唯一按讚破千的,是10月22日的「改善腰痠三步驟」,結論是「正確坐姿為將椅子『坐好坐滿』喔!」暗諷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打破自己新北市長要「做好做滿」的承諾。結果「台灣公道伯」也沒有「做好做滿」,於11月12日關閉,另開「進擊的藍巨人」官方臉書粉絲團。
2014年選後網路崛起一批「新藍」社團,他們不願被稱為泛藍,更不是挺國民黨,他們擬改疏離而參與,但強調事實證據、尊崇基本是非、造成常與「黑綠網軍」戰鬥,在對比上看似偏藍。
對網路活動一向敏感的民進黨,已經成立專門組織監控這些社團;但國民黨顯然繼續不知不覺,因為這些「新藍」社團的國會改革主張,就是革除王金平與柯建銘的派閥政治,追究關說毀憲、密室分贓的弊端,以改善立法效率與效益。
2004年319當日,本團隊發現國民黨約贏3%的局面,在槍擊後,有2%的泛藍倒戈,來回形成4%足以造成社會大爭議。作者立刻建請世新大學校長牟宗燦登高一呼,請求以科學證據暫緩投票,可惜沒有成功。
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本團隊發現有8%的泛藍,可能逆轉投給柯文哲。柯文哲堅持不披綠袍,應是鞏固這來回16%選票,得以勝選的原因之一。
王金平是否續任,對深藍毫無影響。但王金平入列不分區第一名,卻可能促使高達8%的泛藍不投票;是否造成國民黨立委大敗,且拭目以待。(作者吳統雄為世新大學資管系副教授,游張松為台灣大學工管系教授)(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8000458-260109
換掉洪秀柱,擁抱吃裡扒外的大叛徒黑金平
反正豬立倫那廢物嫌去年1129輸得不夠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