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龍專欄-台港青年為何不信大陸
「青年問題」是當前兩岸關係上的一個突出議題,習近平在馬習會上都不忘強調此點;大陸各個系統更是卯足全力,把做台灣青年的工作當作是第一要務。問題是,他們真的了解台灣青年對兩岸關係的深層疑惑嗎?
去年3月台灣發生太陽花學運,令不少人感到驚訝。許多人不得不思索:兩岸發展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理解內心的深層疑慮
誠如學者指出的,台灣年輕世代對兩岸關係陷入徬徨,原因很多。大中國教育理念的改變,導致他們不像上一代對想像的祖國具有感情上的認同,是其一;台灣民主化的生根與洗禮,使他們對大陸極具效率卻缺乏透明度的威權體制,無法理解、難以認同、甚至產生厭惡感,是其二;全球化後出現的貧富差距與薪資停滯,使他們面對中國經濟崛起時,看到的是威脅而不是機會,是其三。
這種現象並非台灣獨有。香港近來出現的政改之爭,表面上是為了2017年特首選舉方式,深層的原因也和九七回歸後,香港越來越受到大陸強大崛起的影響有關。兩地青年的共同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對自己沒信心,對大陸不信任。
回顧過去半個多世紀,香港的法治建設、台灣的民主憲政,乃至港台共有的經濟發展與文化文明生活,曾經深刻影響並引領著13億中國人的身心靈。因此,長時間以來,大陸人其實是以羨慕、感動的心態看待香港和台灣,而港台兩地也沒有所謂的去中國化問題。然而從5、6年前開始,台灣、香港人對大陸的心態逐漸發生變化。97回歸前,許多香港人認為他們是「在香港的中國人」,現在則強調他們是「在中國的香港人」;至於台灣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更是逐年降低,即使在國民黨重新執政後也未見改善。
什麼原因導致如此強烈的反差與變化?一者是因為自信心的喪失。以前,大陸政制不好、經濟落後,面對大陸,港台同時具有多重優勢。經濟的優勢是基礎,何況還有文化和政治優勢。現在,經濟的優勢喪失了,文化和政治上的優勢也在消蝕,港台青年因此對未來感到迷惘,不知道何去何從。
如果更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港台青年之所以迷失,更主要是因為,大陸沒有給他們指出方向。曾經,港台站在大陸前面,是大陸的引領者。因此,港台人對中國有情感,面對大陸還有著優越感。現在因為大陸的經濟迅速增長,港台不再具有這個優勢。這本來無所謂,全世界都在分享大陸增長的紅利,港台年輕人大可以選擇到大陸,發展自己的新天地。
改進制度與重建文化
但是,大陸的政制缺乏吸引力,整體遠未形成一套具有感召力的普世價值觀;大陸雖然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喊得震天價響,「中國」、「中國人」、「中國製造」這些名詞在港台年輕人心目中的評價卻不高。於是恰恰是這種特殊關係,反而讓港台青年不甘心於歸往大陸。他們明明知道大陸才是中國的主體,卻憂心被置於大中國框架內。偏偏香港太小,台灣又前途未卜,因此,他們焦慮,他們迷茫。
解決問題的出路在大陸。沒錯,在經濟上,大陸確實已經包住了香港、台灣,但是,大陸的發展還不能令港台人心安定,原因一個是制度不能給港台民眾以長遠期待,一個是文化上缺乏價值吸引力。
因此,中國大陸,不論是當局,還是民眾,必須理解台灣、香港青年內心的焦慮、迷茫,以耐心加上信心,致力於自身制度的改進與文化的重建,這才是應對港台青年問題的正本之途。
30年前,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這樣告訴他的學生:所謂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應該是一個以社會主義的福利、共產主義的理想、資本主義的方法,再加上中華文化的精神為內涵的時代。30年過後的今天回望南老師的箴言,對照這幾年兩岸三地的變化,不得不說:真正能夠讓港台人心安定,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致淪為口號,並對港台年輕人產生號召力的關鍵,就在於大陸自身制度的改進與文化的重建。捨此之外,別無他途。(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27000538-260109
大陸的發展有自己的規律和邏輯,不會僅僅為了讓一些因為大陸的進步而失掉了自信心和被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和台獨洗腦的港台年輕人而改變自己的發展方向或者扭曲逢迎。大陸的發展是十三億人前進的正面和歷史的趨勢,這些迷茫的港台年輕人應該努力趕上時代發展的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