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太遲的國民黨vs.光說不練的民進黨
距大選僅剩四十天,朝野政黨卻選在此際就「國會改革」問題展開角力。這一戰,民眾也許興趣不大,但行家要看的是誰比誰虛矯。
國民黨執政多年在立法院擁有絕對優勢,卻受制於王金平主導之密室協商,而屢遭在野黨掣肘;此刻,由王金平領銜站出來高喊改革,令人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違和感,時機似乎嫌遲。但反觀民進黨的態度,同樣可笑:民進黨宣稱,本屆綠委共提過上千次國會改革方案,都遭到國民黨阻擋;言下,彷彿該黨具有多麼熱烈的改革宏圖。若果真如此,當時機來臨,為什麼民進黨不順水推舟參與改革,卻在那冷言冷語,光說不練?
正逢國會改選,此刻談國會改革,其實並無不當。原因是,就算改革無法一步到位,如果朝野能夠解決少許幾項影響台灣立法效能的制度因素,對於新一屆國會的運作都有一定助益,不必再卡卡四年。尤其,以目前朝野的提名看,下屆立委將出現大批不知政治及國會運作為何物的新手,雖然他們代表新民意,卻未必有能力扮演國會改革的推手。也因此,對於王金平的國會改革倡議,蔡英文問道:「不知道王金平在急什麼?」同樣的道理,亦可反問:「不知道蔡英文在推託什麼?」
要問國民黨遲來的行動與民進黨光說不練的倡議孰高孰低,不妨先比較藍綠兩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方案。國民黨團的提案有四大主張,包括:「國會議事效率化」、「杜絕非理性杯葛」、「破壞公物要求損害賠償」及「賦予國會主席動用警察權以維持議事運作」等。至於民進黨團的提案,則是以「人民的國會」、「開放的國會」、「專業的國會」為三大主軸,包含議長退出政黨活動、十八歲公民權及廢考監兩院等不同法規及憲政層次問題。
從上述主張可知,國民黨的改革方案,是從國會現有的效率不彰出發,格局較小卻也較實際,至少希望改善議事及立法效率;至於論及毀損公物之賠償,則未免瑣細。藍營這些觀點,其實是站在執政黨及國會優勢的立場思考,彷彿國民黨還未意識到自己即將失去國會主導權,因此,還在趕著幫未來可能成為國會多數的民進黨除去障礙。
反觀民進黨的國會改革方案,則是一個大頭大腦的架構,目的不在解決急迫的立法效率問題,而是要對憲法和體制大動干戈,因此才會把廢考監兩院以落實「單一國會」的構想包裹進來。換言之,民進黨的方案其實更像一個在野的高調方案,其落實則涉及了國會內規、立法、憲法等多層次的廣泛議題,由於工程浩大,改革難度極高;除非民進黨根本無意推動,或只是高懸夢想作為聖壇政治號召,否則難以落實。此外,民進黨所提主軸,包括「人民的國會」、「開放的國會」等目標,都顯得動聽而浮泛,迎合民眾口味,卻寫不出落實的路徑。
無論朝野如何唱國會改革的高調,如果不能觸及立法實質運作和效能的提升,如果不能反映社會與時俱進的思維和需要,都將只是空談。長期以來,台灣政治對於國會的反省一直停留在形式的層次,諸如立委席次減半,單複數選舉,同意權或質詢權的行使;卻從未對立委本身的責任課以更多要求,包括如何減少立委利用質詢作秀,如何建立更有品質的問政文化,如何透過更理性的辯論來推動國家大政。也難怪,對這次的改革呼聲,民眾反應冷淡。
數日前,英國國會就出兵敘利亞問題有過一番激辯,最後以三九七票對二二三票同意出兵。任何看過那場長達十小時的辯論幾眼的台灣民眾,一定印象深刻:上百個議員登記發言,朝野議員擠在狹小的議場中你來我往,質詢者發言如同發射機槍,直搗核心;首相卡麥隆即席接招回應,毫不閃躲。當時,議場外還有大批反戰民眾集結示威;表決時,堅決反對出兵的工黨黨魁柯賓作出妥協,同意黨員自由投票,最後有六十七名工黨議員倒戈投了贊成票。對台灣而言,我們在國家重大議題上,國會能不能像這樣理性地交鋒辯論,而不只是盤算一黨一派乃至一人的利益和立場?
覺醒遲緩的國民黨,和光說不練的民進黨,都該為台灣立法院的失效、空轉負起責任。說到底,藍綠同樣缺乏的,是就事論事的政治文化,而不是那些大話連篇的改革方案。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361061
黑金平黨的問題
蔡英文當選總統也一樣要面對
這群人挾立法權肆無忌憚的行為
這是跨黨派的敵人
國民黨馬王爭白熱化了
但蔡柯的矛盾尚未浮出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