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現在中研院充滿銅臭味
中時
2016年04月01日 11:14
林志成
中央研究院長翁啟惠捲入浩鼎案,引發重大爭議。在今天一場座談會中,學者批評,現在
的中研院「銅臭味十足」,翁啟惠到文科研究所訪視時甚至也問:「有哪些是可以申請專
利的?」,相當離譜。
由學者組成的教改論壇今天召開「誰砸了中研院的招牌?」記者會,前東吳大學校長劉源
俊說,翁啟惠關於醣分子的研究相當卓越,但這樣優秀的學術工作者來主持大型研究機構
的行政,則是糟蹋人才。如今翁啟惠不但自陷絕境,也將中研院拖下水,不可原諒。
劉源俊說,中研院以前一向重視基礎科學研究,但近年建立「智財技轉處」推動產學合作
,這雖有必要,但不能喧賓奪主。一些人文組院士就說,翁啟惠接任院長後到各研究所訪
視,連在文科所也問「有哪些東西可以申請專利」,「一切向錢看」的態度,讓人無法認
同。
台師大特教系榮譽教授吳武典則說,最近10餘年來,中研院走出學術象牙塔,對社會和產
業的關懷和介入愈來愈深,所得的資源和利潤也愈來愈多。今日,社會已難要求中研院成
為政治和產業的絕緣體,然而也不願意看到它成為政治舞台與炒股中心。
吳武典主張,未來中研院長人選,應避免兼任重大研究案主持人,不要跟大家搶資源,也
免除瓜田李下、球員兼裁判之嫌。如果正值學術壯年,那就好好從事研究,比來當院長好
。
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指出,浩鼎案的出現是早晚的事,不發生才奇怪。學術界有一些學
閥,自己訂了遊戲規則要別人遵守,但自己卻不遵守;他們裁判別人,就不准別人裁判他
們。《羅銅壁院士一生回顧》書中就提到,中研院請了一些國外學者審查研究計畫,但沒
人敢講真話。
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則說,國內學術界現有兩套標準,大學受到的管制愈來愈多,但中
研院卻處於「無法可管」的狀態,它在政府組織裡位在總統府底下,但實際上總統也不敢
管中研院長。尤其中研院院士選舉,常是「近親繁殖」,早已失去學術反省能力。
(中時即時)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401003237-260401
翁對文科也期望太高了吧,還指望他們能賺些錢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