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人提沖繩戰役,來佐證臺海戰役中共一定會損失慘重到不敢打…
除了Orz,還是Orz。
戰爭從來不是兒戲,不是數字,是恐怖的現實。
哪個不舉,怎麼舉沖繩之役呢?
沖繩之役的幾個特點:
1.沖繩人因戰役直接間接死亡約24萬人。其中14萬人是沖繩平民。90%的沖繩房屋被摧毀
。
雖然戰後日本反戰勢力指責日軍裹脅沖繩人民自殺,但自殺其實極少,但正因日軍的頑固
抵抗與現在部分激進者還在推崇的「逐屋抵抗」政策、游擊突襲政策,日軍逐屋反抗時,
往往造成美軍對裡面丟手榴彈與掃射,甚至使用火燄噴射器,殺死全屋的人,或是日軍利
用婦孺掩護接近美軍攻擊,導致一向以對待孩子最好而聞名的美軍(平均啦,當然還是有
敗類)到戰役中後期也開始對接近的人員不分男女老少先開槍再說。說到底,還是等於日
軍裹脅沖繩平民當肉盾一起死。
日本戰後在美國的影響與重建下,真正成為經濟與文明大國,但沖繩與日本本土的裂痕反
而比戰前深,美軍基地爭議只是表因,日本的裹脅玉碎留下的夢魘才是主因。
2.美軍在沖繩戰役前期火力支援仰賴海軍
美軍不惜損失頑強攻擊沖繩,根本目的就是要取得夠大的陸基基地,方便對日本本土的空
襲與準備登陸。也因沖繩終究距離其他基地尚遠,美軍雖然出動陸基戰略轟炸機幫沖繩犁
田與都更,但在接戰時,陸軍最需要的密接攻擊機支援仍屬有限
(海軍航艦必須保留多數
艦載空間給戰鬥機,以應付神風特攻隊。海軍艦炮夠大管,但面對岩石下的日軍炮、機槍
陣地卻常騷不到癢處,在戰略的時間壓力下(海軍特混艦隊待在神風特攻隊威脅下,因此
必須從速解決戰鬥,讓特混艦隊脫離陸地週邊)
,無法像新幾內亞一樣採取緩慢圍困、推進,美軍步兵經常得靠自己以迫擊砲、炸藥筒、
槍榴彈強攻日軍陣地,但強攻也因此使雙方傷亡均直線上升,沖繩也更徹底毀滅。
3.如果把防衛與勝利的希望,寄託在這種「逐屋抵抗」、巷戰抵抗,洋洋得意的強調城鎮
戰的效力。拜託,本來死3萬人可以結束的戰爭,卻要死300萬人才結束。留得青山在,不
怕沒柴燒,如果還堅持寧可青山不長草,也不要當中國佬,那麻煩這些自己有狂熱的人,
到時請自己衝向解放軍送死。不要牽拖左鄰右舍一起陪葬。
如果真的走到那步,我不鼓吹投降主義,但我反對以大規模城鎮戰為抵抗手段
。我認為戰爭應適可而止,前期戰場打輸,共軍大舉登陸,美國主力又尚未登陸來援,那
麼認輸是絕對好過死300萬人的結局。城鎮戰一點都不值得鼓勵,因為所有被狂熱者吹噓
的城鎮戰,都是數十倍於敵人的傷亡和無數百姓的傾家蕩產。平民會被炮火殺害,亂兵與
盜賊也會藉機燒殺擄掠,即使緊急撤離多數百姓,除非你的政府和亞伯特史畢爾博士的手
下一樣有效率,否則光顛沛流離中造成的疾病,如腸胃疾病與交通意外,都足夠殺死比敵
人多好幾倍的人。
最後補充讚揚一位納粹分子,摩德爾元帥,他雖然一樣雙手沾滿鮮血,但在最後時刻彰顯
武德。背起30萬部隊的投降決定並自殺,免除了魯爾區被夷平的困境,也為德國保留了上
百萬重要人力與重建的經濟基礎。
還有,俄國兩次擊敗強敵的衛國戰爭,都是以數倍於敵人損失的平民死亡來獲勝的。但俄
國夠大,還可以勝利,如果不能勝利,焦土的意義在哪裡?
3.回到現狀
當共軍真的登陸成功,灘頭穩固且開始大舉突破時,不要抱太多的幻想,共軍的陸基攻擊
機與直昇機將能提供密接火力,共軍多如螞蟻的自走炮也會襲捲全臺。幻想中共運能不足
的可以洗洗睡了,現在的大陸不是1996,共軍可以徵用的滾裝船、散雜船、貨輪絕對足夠
運輸30萬以上的兵員、補給、2000輛的裝甲車輛及自走炮。亦即即使美國願意參戰,且願
派出主力,臺灣也必須能在美軍主力抵達宜蘭前,支撐住不讓共軍取得大型港口,反之,
如果我方無法達到此一目標,那麼美軍是否會以地面部隊正面介入不無疑問,而且我方的
負隅頑抗,可能會造成更多不必要的傷亡與破壞。
簡言之,如果第一階段封不住灘頭、守不了港口…投降好過全毀。
不戰而降是懦夫、叛徒,但已明知不勝不生而不讓他人降,是蠢材、是惡魔、是人渣。
罵我下跪、叛徒,請隨便,但世界軍事史的名將,不管是隆美爾、麥帥、曼斯坦
蒙哥馬利、還是拿破崙、腓特烈、凱撒,都曾包容投降、接受失敗
沒有建議玉碎政策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