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
北市府跳下來做都更 是救弱勢還是害弱勢?
http://www.storm.mg/article/129053
公辦都更大概是今年上半年火紅的關鍵字之一。
政委張景森一篇「文林苑支持者真可憐」的PO文,趕在新政府上任前引發第一波公關危機
。張景森數日後在臉書上發表千字道歉文,強調都更應把公共利益擺第一,也因此主張由
政府主導的公辦都更才是串連兩者的關鍵。
http://i.imgur.com/Vx84GCh.jpg
北市10大旗艦計畫 規模近百公頃
張景森的主張,和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政策不謀而合。面對前朝包含文林苑在內的各種都更
爭議,柯文哲改推公辦都更,直接在全台北市揀選10個「旗艦計畫」,號稱將藉規模近百
公頃的公辦都更「活化都市機能、提供公共住宅、落實居住正義」,頭兩個上榜的,是位
在大同區的蘭州國宅和隔一條街的斯文里整建住宅,以及中正區南機場夜市旁的南機場整
宅,加起來共有3300戶門牌。
http://i.imgur.com/bycD4GK.jpg
台北市選定的兩處整宅和一處國宅,是當年市府為了安置違建戶以及因道路拓寬所產生的
迫遷戶所建。落成於1960年代的住宅,每層住有2至4戶、大小則從8到16坪不等。3000戶
人家在這成家立業,按生活需求改裝公寓,有錢點的買下隔壁間打通,沒錢的就在頂樓、
陽台搭鐵皮違建。原本4層樓的大廈,竟逐年長高、長胖。
http://i.imgur.com/m181A2B.jpg
半個世紀間,幾幢整宅隨著居民益發衰老。樓梯間原本刷白的牆面,逐年被滴漏的污水和
腳印染黑;牽連在天花板上的線材斷裂、垂落,和龜裂的牆壁交錯如蛛網;從牆縫、門縫
、窗縫鑽入的不止是混著污水氣息的油煙味,還有終年散不去的濕氣和黴氣。此外,隨著
整座城市變得富有,電梯華廈、健身房、游泳池成為應有的居住配備,一度是進步指標的
整宅悄悄地被理想房屋的清單除名,房價也因此變得便宜,租金一個月最多不過7000元,
成為經濟、社會上相對弱勢的居民的首選。
http://i.imgur.com/Dz8hXSL.jpg
老人多、中低收入戶多、新住民多
轄區涵蓋多數南機場整宅的忠勤里長方荷生形容,南機場住戶有三「多」:老人多、中低
收入戶多、新住民多。依目前OURs都市改革組織初步所做的家戶調查統計,三期2108戶住
宅中,有51戶獨居老人,193戶中低收入戶和低收入戶,另外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則有303
戶。而這些在社會上相對弱勢的住戶,又有大半是以租屋方式住在這。
另一邊的斯文里整宅,矗立超過50年,同樣引不起月領30K以上都市人的注意,但卻是金
字塔底層的人世代蝸居的角落。走一趟斯文里三期整宅,不少住戶早年都在清潔隊工作,
如今則靠領退休金或低收補助過活,共計三期中低收入戶、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和獨居老
人佔總戶數的6成以上。
http://i.imgur.com/5piN6Y9.jpg
住戶多、房價低 幾次都更都破局
兩處整宅從當年的先進社區成為今日的老舊公寓,自然不乏建商上門談都更,但最後多因
住戶多、房價不高宣告退場,也使都更一直像是放羊孩子的寓言。政府確定接手辦都更後
,房子這回真有可能改建的消息在南機場和斯文里流竄,兩處社區也因此動了起來,巷弄
間甚至流傳已有投資客高價買房,以待日後都更房價增值。
然而並不是每戶人家都像投資客一樣,只需擔心有沒有賺頭。北市建築法規規定,新落成
屋室內最小坪數須為46平方公尺、約14坪,這也代表即使市府宣稱要讓住戶一坪換一坪,
等於南機場和蘭州、斯文里的近3000戶幾乎都需要「找補」,也就是額外花錢買下不足額
的坪數。
http://i.imgur.com/yHB1qwk.jpg
有產權住戶 憂心要補差價
儘管正式的估價和都更方案還沒有出爐,不少住戶已急得跳腳。如住在斯文里三期的黃太
太,家裡房子10坪大,未來可能還得自掏腰包補貼不足新房的坪數,但看看每個月2萬多
的薪水,對比一坪可能3、40萬的找補費用、及未來中繼宅每月8000元的租金,她斷言,
都更這件事怎麼樣也點不了頭。
有產權的住戶擔憂為了換幢新房要付出許多代價,但那些連產權都沒有的人卻可能因都更
而失去住的地方。根據初步住戶調查,南機場未來將有877戶住戶無法參與都更產權分配
,必須選擇另覓租處、或住進中繼宅和社會宅。然而,若是住進政府蓋的社會住宅,依現
行法規不能請領政府的租金補貼,也就是說,原來扣掉5000元租金補貼後、租戶每月只要
多付1、2000塊的租金;若住中繼宅,未來租屋支出可能一下子「暴漲」成8000塊。
http://i.imgur.com/hVyE226.jpg
「重點不是有沒有房子 而是租不租得起」
然而,公辦都更啟動至今,市府對兩整宅的方案都只打出「一坪換一坪」的旗幟,鮮少論
及社區中換不回一戶的住戶、以及連一坪都沒得換的租戶將何去何從。「重點不是有沒有
房子,而是租不租得起!」已為了忠義國小廢校問題多次和市府「槓上」的方荷生,談到
中繼宅,再次動了氣。方荷生說,社會住宅的重點不是蓋不蓋得起來,而是租戶能否負擔
租金。市府不斷強調要蓋中繼宅,但租戶們最關心的租金、租金補貼和能否申請低收身分
則通通避而不談,「給他一棟漂亮的房子有什麼用?」
如今一場都更從民辦變成公辦,政府做事,究竟是讓弱勢居民多一份保障,還是反而會被
政府怪手「名正言順」地推倒?此外,都更過程中,當一半以上的弱勢居民恐因負擔不起
更新後的居住成本而離開原住處,公辦都更的主事者台北市政府,又該如何面對都更造成
城市裡窮人不斷被有錢人取代的仕紳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