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展現大國外交格局 王毅訪日
一度延期的大陸外長王毅訪日計畫終於確定,將於本月23日成行。王毅此行將參加中日韓
3國外長會議,就年底前舉行中日韓領袖會議進行磋商,並與日本外長岸田文雄會談,安
排兩國領導人習近平與岸信介在即將於杭州舉行的G20峰會會談。中日之間正為南海仲裁
案及東海釣魚台主權爭議劍拔弩張,兩國外長決定舉行會談,期盼是兩國關係重返正軌、
東北亞情勢走向穩定的開始。
近年來,安倍政府採取「聯美抗中」策略,爭取日本中間偏右民意支持,推動「正常國家
」建構;同時,積極結合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布局,強化美日軍事同盟鞏固法制基礎,並拉
攏泰國、印度、澳洲、菲律賓、越南等國,為日軍提供海、空軍基地支援,積極落實新版
《美日防衛合作指針》,擴展日本軍事行動範圍與影響力,並準備派遣海軍參加美軍艦隊
南海巡弋。
同時,日本強化了美日防衛合作質量,購買42架F-35A先進戰機,提升協同接戰能力,並
建構飛彈防禦網,準備成立軍事太空部隊,結合美英兩國的衛星監偵能量,增加美日澳菲
越在南海聯合軍習,並規畫在日本輕型航艦「出雲號」等配備垂直起降的F-35B隱形戰機
。由於日本國防預算受制《和平憲法》規範,只能編列1%GDP的國防經費。
安倍政府乃積極推動修憲,企圖拋棄和平憲法,至少讓國防預算提高到2%GDP,可以編列1
千億美元經費,將讓美日軍事同盟能量大幅強化,並可彰顯日本與美國平起平坐地位。
不過,安倍首相深知經濟決定政權,為延續右翼內閣政治生命,伺機完成「修憲」任務,
落實「正常國家」目標,因而率先推動「振興經濟方案」,但經濟計畫需要時間落實並產
生效果。同時日本須先鞏固「美日同盟」,強化軍事實力,才能夠累積能量與中國對等競
合;同時,日本與中國關係也需要回到建設性互惠互利發展,才能為日本經濟振興方案注
入新動能,也才能夠避免再被美國冷落或拋棄。
因此,安倍政府現階段決定運用多手策略,營造對建構「正常國家」有利的發展空間,在
中美日3國競合架構間保持戰略彈性,避免被美國綁架成為對抗中國的馬前卒。尤其當美
國總統大選兩黨候選人的外交經貿政策,都凸顯保護主義與美國利益優先,甚至為拉攏選
票不惜改變政策立場,已經讓日本安倍政府警覺美國力挺承諾並不可靠,因此有必要部署
彈性靈活的對中國策略,以未雨綢繆。
目前安倍政府支持度維持在50%左右,但是,中日關係因安倍力推右翼政策趨向緊張,導
致雙邊經貿投資金額萎縮,而日本廠商受害尤深,並造成出口下降投資疲軟,讓日本民眾
對「安倍經濟學」績效失望。雖然安倍政府表示經濟復甦基礎堅實,但最新出爐經濟數據
證明情勢並不樂觀。日本中間偏右民意雖然支持安倍政府,但對修憲後果與代價的疑慮已
經開始發酵。日皇明仁鄭重表達對《日本和平憲法》珍惜態度,則是希望安倍政府能夠在
修憲路上踩煞車。
安倍首相若能以務實態度應對亞太變局,歡迎「中國崛起」對亞洲的貢獻,採取「友美和
中」平衡策略,成為美中兩國在亞太競逐的「戰略緩衝區」,並就有關東海與南海問題,
運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原則,化解軍事對峙衝突僵局,將可為美中日3國鋪陳合作
共贏互動平台。反之,安倍政府若執意「聯美抗中」路線,強推修憲拋棄《日本和平憲法
》,走上軍國主義不歸路,不僅將讓中日關係惡化,更可能被美國的「反中陣營」綁在戰
車上,導致日本經濟困境雪上加霜,甚至讓安倍政府陷入國防軍費黑洞,並為日本人民帶
來戰禍風險。
在此關鍵時刻,北京當局應發揮大國外交格局氣度,鼓勵安倍首相回頭是岸,揚棄「聯美
抗中」迷思,選擇「友美和中」路線,並接受明仁天皇的忠告,繼續珍惜《日本和平憲法
》。畢竟,中日兩國在亞太對峙交鋒只有雙輸,讓美俄坐收漁利。今年9月上旬在杭州舉
行的G20首腦峰會,將是中日兩國言和修好適當時機。我們期盼習近平與安倍能夠共同營
造亞洲美好生活環境,並讓中日兩國重返互利共贏和平相處正道。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818005638-26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