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為什麼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作者: oftisa (oo)   2016-08-21 21:25:25
為什麼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http://www.wantgoo.com/Blog/Article/Content?BlogName=64252&ArticleID=410
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
兒童智力,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德國幼兒園沒有年級,所有年齡的都混在一起;德國小學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沒有課,
只有課外活動;英語3年級才開始學習;小學4年級畢業,根據老師推薦升學,學習技工,
中專或者上以後能上大學的文理中學;上大學的比例還沒中國高……然而,為什麼8200萬
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讓
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1.憲法禁止學前教育
通過國家介入,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盤,留給孩子大腦更多
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原以為在德國祇有幼兒園的孩子
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
智商超過同齡人。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
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
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a、基
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b、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
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c、保護孩子情感
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其實,歐洲有關國
家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2.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歐洲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
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
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
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
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3.殘酷教育
德國人認為,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退出父母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面對措折惶恐無助,
不如從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對人生的勇氣和本事。因此,“殘酷教育”在德國的幼兒
教育中成為流行驅勢。某學者為了深入了解現在德國流行的“殘酷教育”,走進了幼稚園

幼兒園是一座兩層小樓。室外有大片的活動場地,草地、沙地、石頭地……卻沒有看到國
內常見的塑膠地。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膽子很大,登梯爬高一點都不含糊。老師們則站在
遠處觀察,不怎麼干涉。
我發現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卻看不到穿棉衣或防寒服,頂多穿一件絨衣
,也有隻穿半截袖上衣、短褲或短裙。看著我大驚小怪的模樣,陪同我的雅娜老師解釋說
:“幼兒應該比大人少穿點衣服。他們精力旺盛幾乎可以用來發電。活動量大容易出汗,
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腫的服裝還會影響他們的活泛性。”
4.從不強迫孩子
雅娜老師說:“德國人從來不餵孩子吃飯,如果孩子餓了,自己會主動吃的。格碧妮現在
不會自己吃,下次就會了。”蘇珊娜博士說:“孩子不會做的事,老師只在必要時給以言
語或者行為上的鼓勵和暗示,大人不要強迫他們做什麼,也不包攬,因為那樣可能會抑制
孩子獨立行為的發展。幫他完成某些事,日後他就只會做那些別人做過的事,而缺乏創造
性。”
5.大人向孩子認錯
蘇珊娜博士認為,家長必須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給以孩子盡量多的愛而不是寵溺,尊重
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要常把“對不起”、“請原諒”和“謝謝”之類的詞掛在嘴邊
。由於得到父母的愛護和尊重,德國的小孩從小就參與家庭的各種活動,並提出自己的意
見,比如購買什麼樣的家用電器、汽車,如何佈置房間、處理家務等,孩子都可以以小主
人的身份父母一起商討,父母願意傾聽孩子的意見,充分肯定孩子正確的想法和行為。
6.法律嚴禁父母嘮叨
在德國,愛護兒童、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已被行入法律條款。一方面法律規定孩子要幫助
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另一方面,嚴禁父母“嘮叨、打罵或
不愛子女”,如果孩子認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雙
親。此外,法律還詳細解釋了兒童享有的各項權利。
7.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
德國人抱孩子方法奇特:孩子跨坐在爸爸的一隻胳膊上,紅撲撲的小臉朝外,後背貼著爸
爸的胸口,小胳膊小腿向外伸著,樣子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小青蛙。在瑟瑟的寒風中,“狠
心”的家長不給小孩過多的遮蓋,還不慌不忙地走出幼兒園。
蘇珊娜博士說:“德國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他們需要自然的生長環境,不可過於控制
,給孩子留下盡量多的自由發展空間。比如,抱孩子時孩子的臉朝外,眼睛和大人的視野
基本一樣,小手小腿可以自由地活動,全身能充分地與陽光和空氣接觸,有利於他們適應
自然環境,茁壯成長。”
你必須跟孩子聊的10個問題: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他就站在了人生節點上。有些話,你不跟他說,沒有人會跟他說。做
父母的,需要好好工作;做孩子的,需要好好讀書。誰都希望不為誰操心。那麼,下面的
10個問題,你必須跟孩子聊一聊。
1、目標
人可以沒有偉大理想,但不能失去目標。在一考定終身的體制下,不管你平時多麼努力、
多麼用功、多麼厲害,只要考砸了,就會被淘汰!你應該明白,作業多、書包重、沒日沒
夜去學習,不是大人無情,而是現實殘酷!
2、定位
在家裡,獨生子女個個都是小皇帝,但在學校,皇帝太多,沒人會把你當回事!除非你的
成績更優秀、你的才藝更出眾、你的表現更出色,老師還當你是塊寶。社會也一樣,以後
,你要成為富人還是窮光蛋,要住平房還是別墅,要別人瞧不起還是尊重,都靠自己負責

3、學習
在學校,學習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學習好卻體質差,這與“讀書讀書、越讀越豬”
沒二樣。同學間搞聚會,要比就比:20歲比學歷、30歲比能力、40歲比閱歷、50歲比財力
、60歲比體力、70歲比病歷、80歲翻黃曆,人生幾十載,歸根到底就是比身體,孩子,好
好鍛煉吧。
4、未來
一個人的未來由知識、能力、態度決定。知識可以通過學習獲得,能力也可以在實踐中增
長,而態度卻由習慣養成。現在,端正態度還來得及。未來,我希望你所做的一切,是既
利已又利人。
5、自己
在學校,老師沒有義務對你好,除非你首先尊重老師,同學沒有義務關心你,除非你首先
關心同學;在你的一生中,也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爸。不要以為世界少了
自己,地球就轉不了,不要以為個人渺小,就自我放棄和拋棄。
6、朋友
交友就像投資。投資當然要考慮回報,如果你找了個朋友,而朋友最後沒有給你回報,只
能證明你投資失敗。你要找那些比你強大的人做朋友,尤其記住,在朋友落難時,一定要
施以援手。因為,與自己一起笑過的人易忘記,與自己一起哭過的人最難忘。這就是雪中
送炭比錦上添花更有意義。
7、戀愛
早晚有一天,你是要談戀愛的,我以過來人身份忠告:花前月下漫步總是美好的,甜言蜜
語更是迷人,可別忘了現實中還有風霜雨雪。愛情那點事,無外乎——你愛她她不愛你,
她愛你你不愛她,你和她彼此相愛。第三種情況無疑令人神往,但概率不足10%。因此,
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
8、距離
為人父母,誰都渴望與子女的距離短些,但隨著兒女的成長,屬於你們的天空肯定會越來
越廣闊,與父母的空間距離與時間距離也肯定會越來越遠。做父母的,當然特別在乎自己
到底能夠佔據兒女多大的天空位置!因為,父母的天空與兒女的天空恰恰相反——隨著一
天天老去而變得愈來愈小。我凡人百姓,同樣擁有大眾情懷,同樣在乎你是否常在身邊。
父母的兒女情長,你是否讀得懂?
9、得失
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得意,也不可能永遠失意,得意時,你要清醒,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比
自己厲害的人,要記得自己的渺小;失意時,不退縮,堅持下去:過去是怎樣走過來的,
現在就怎樣走過去。
10、親人
親人只有一次緣分,這輩子,即使無法與你一路伴行,但在風雨交加的時候,總會想著為
你遮風擋雨一程!即使無能與你一路並肩作戰,但在艱難險阻的時候,總會想著與你一同
分擔苦痛!這輩子,無論我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
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作者: sading7 (sading7)   2016-08-21 21:26:00
像這種文章多半十分片面 沒什麼意義
作者: peter840606 (Balalaika)   2016-08-21 21:27:00
德國工藝 世界第一!
作者: hahamula (お元気ですか)   2016-08-21 21:36:00
一堆小納粹
作者: aquaticplant (superman)   2016-08-21 21:47:00
小孩是投資
作者: coober   2016-08-21 21:58:00
台灣就科舉阿~ 名為聯考的科舉然後由上而下的掌控 有管理之名 才能行壓榨剝削之實
作者: orzmaster (哈榭爾)   2016-08-21 22:40:00
有沒有人去查一下這類讓人曉以大義的文章真實性
作者: lwmyueh (lwmyueh)   2016-08-21 23:44:00
國情種族環境不同,難以適用
作者: castalchen (castal)   2016-08-21 23:46:00
為什麼德國人不吃地瓜為什麼德國人上廁所都不擦屁股為什麼德國人什麼都不要 德國人到底要什麼?
作者: luuva (驢猫)   2016-08-22 01:04:00
很多中滑人喜歡說國情不同 不過他們倒是很愛學老普魯士教育
作者: pluto1030 (pluto)   2016-08-22 12:06:00
真篇說的很淺但都有提到重點,但是看不懂的還是看不懂,不相信還是不想信,現在的孩子太多都是想追錢的人,人兩腳錢四角絕對追不上,照現在大家教育孩子的方式只會教育出更失落的一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