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 | 2016-08-22
五二○後兩岸關係降到冰點,民進黨從中央到地方都陷入冰凍期;無黨籍的台北市長柯文
哲以「柔性」姿態處理兩岸事務。兩岸的政治氛圍給了柯文哲「搶救民調」的舞台。
綠營執政後兩岸關係從中央到地方急凍,桃園市與大陸重慶原定期舉辦桃渝大都會論壇被
大陸片面取消;下月在高雄登場的二○一六全球港灣城市論壇,至今還沒有收到大陸回應
。
這種氛圍下,明天登場的雙城論壇,備受注目;這次上海打破由市長或副市長領軍參加論
壇的慣例,派出黨職且有統戰部長身分的沙海林,柯文哲不但接受,還為陸方緩頰,表示
雙方文化不同,統戰在台灣被汙名化,在大陸很正常。
柯文哲雖獲民進黨支持,但形式上仍是無黨籍,相對陳菊、鄭文燦正統民進黨,即使是以
城市名義和對岸交流,大陸恐也不願在蔡英文未提出讓陸方滿意的兩岸論述前,開啟民間
破冰的契機。
大環境給了柯文哲第「三方管道」的表演舞台,但大陸方面顯然也不希望「獨厚」柯文哲
,因此另安排與新北市長朱立倫會面;只是行事風格一向小心的朱立倫,到昨晚仍不願證
實。
這次雙城論壇就雙方設定的議題來看,象徵意義大於實質;陸方向柯文哲釋出善意,同時
也主動向朱立倫伸出「友誼」之手;所要傳達的訊息已經很清楚,小英的九二共識的「作
業」還未完成,解凍再等等。
http://udn.com/news/story/9263/1910466
兩岸的和平穩定和交流仍是台灣的主流民意 樂見柯P從善如流
台灣永遠別妄想能靠民騙台憐這兩個爛黨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