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引發爭議,勞動部公布配套措施,特休假有三種給假方式,到職日、曆年制和會
計年度。只是這樣彈性的給假方式對公司、對員工比較好嗎?還是有可能讓公司的特休制
度更混亂,變成一家公司,幾種特休?
我是九十四年六月一日到目前公司任職,迄今十三年了。實行一例一休前,我去年的特休
假有十六天;一例一休後,公司會計按到職日貼出員工的特休天數表格,看了都霧煞煞。
我的特休假,以到職日算,變成今年六月一日前,只有一天,今年六月到明年六月則可以
休十七天,同事說好像哪裡不對勁,一年半你只能休十八天耶。我喜歡以往的曆年制,算
法簡單分明,我們也願配合公司的淡旺季來安排特休。
現在勞動部善意回應,特休可以有幾種給假方式。只是這配套措施來得太晚了,有的同事
喜歡用到職日算,有的想要採曆年制,且會計部門已按到職日算好每個員工的特休,還願
意再因應這配套措施,再改回原來的曆年制嗎?
政策朝令夕改,徒增勞資雙方負擔,那些坐辦公室的官員們,哪能體諒勞工為生計辛苦,
哪有時間精力被這朝令夕改的政策,搞得暈頭轉向?
如果企業主待勞工不薄,勞工對公司也有感情,特休多一天、少一天並不會計較太多。現
在勞工低薪成為國恥,貧富差距擴大,天怒人怨,有些企業主不是沒賺錢,只是不願意與
員工分享。
若政府真為勞工著想,何不穩定物價,提高勞工薪資?這才是當務之急,也是所有勞工殷
殷企盼的。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351066
菜渣:資方的聲音我聽到了
勞工是空心菜心中最軟的一塊柿子 票騙到手就沒利用價值了 先砍七天假討好財團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