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林奕含遺作兩篇曝光 你做了我,但我沒有做

作者: wkch6217 (葡萄汁)   2017-06-08 14:18:24
https://tw.news.yahoo.com/%E6%9E%97%E5%A5%95%E5%90%AB%E9%81%BA%E4%
BD%9C%E5%85%A9%E7%AF%87%E6%9B%9D%E5%85%89-%E4%BD%A0%E5%81%9A%
E4%BA%86%E6%88%91-%E4%BD%86%E6%88%91%E6%B2%92%E6%9C%89%E5%81%
9A-073500594.html
鏡週刊
2017年6月月5日 上午 07:31
2017年4月27日,年僅26歲的女作家林奕含自殺身亡,她甫於2月出版的小說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在短短一個月內成為時下討論度最高的文學作品。
如解謎般,各路人馬遁入小說文本中,拆解著虛構小說與作者生命和現實世
界的牽扯連結。林奕含2篇尚未曝光的遺作文章,在6月號的《印刻》雜誌全
文刊出,或許會讓撲朔的現實與虛構的文本交織出更多可能性。
「有天晚上她忽然敲我,說她有篇稿子無論如何都想刊出來,就是〈石頭之愛〉
。」《印刻》雜誌編輯蔡先生回憶起收到林奕含投稿的情境,她因為文書軟體
壞掉,很抱歉地直接把全文貼在臉書訊息上交給他,那是在她自殺前一天的
來訊,「我看到新聞很驚訝,當下也沒太特別的情緒,就很驚訝。」
稍早之前,蔡先生為了作家王安憶的專題,曾向林奕含邀稿,她挑選王安憶
的名著《長恨歌》,寫了一篇短稿〈弄堂〉,她在臉書上說,這是「第一次
有文章在雜誌上」。交稿時,她也同時投稿一篇文章〈在好久好久以前〉,
蔡先生原本就預計安排在6月的《印刻》刊出。「這2篇文章跟她之前發表過
的文章和她小說的調性是一貫的。」但蔡先生也強調,「我沒有做特別聯想
和解讀,也不想做這樣的事。」
《印刻》雜誌副總編輯丁名慶說:「就算是寫王安憶,有心人還是會從裡
面去牽,像『是男人無情,還是歲月無情』。」王安憶的《長恨歌》描寫一
名上海女子的情與愛,然而女子40歲就命喪黃泉。短文中林奕含似乎也將
自己的遭遇投射在內,「我故鄉在台南,台南馬路寬大。長大初初搬到台北
,住進巷子。抬頭看天空,天空竟是十字架形狀。才第一次明白王安憶的弄
堂(按:上海的小巷)。面對那樣的天空,無辜也會認罪:我有罪,我又愛
上了人。」
「一般人寫散文不會那麼輕易動員『死』、『自殺』,這個不輕易不表示
不可以,只是一般我們會拉煞車。」丁名慶看過林奕含2篇遺作〈在好久好
久以前〉和〈石頭之愛〉後,他認為即便是散文但因為資訊不夠充足,他也
傾向不多做聯想,但還是覺得林奕含太把自己投入文章裡了,「一般人不會
去講或寫出來的字眼,在她這邊是比較多的,那些字眼甚至包括『愛』『恨』
。以『愛』來說,在文字中用太多就會廉價,可是她算是蠻敢用的。這牽涉
到寫作者客觀判斷的程度,我無法因此去猜她的生命是否到風雨飄搖的階段,
只能說她這個文字作品的客觀判斷煞車是鬆的。」
我們無法認識林奕含,但2篇文章部分改寫自她的臉書文字,令人對她的遭遇
有更深刻的聯想。〈在好久好久以前〉一開始原欲講述高中時期王子與公主
(他與她)的故事,卻很快在第2段急轉直下,「她才剛從精神病房出來,才第
一次吞安眠藥,第一次上吊她開始哭,說不行,說他什麼都不知道,說她已經
不天真了。說到了你的事情。」
文章中「你」的出現,硬生生橫斷公主的美夢,這個「你」一如林奕含許多
文章中透露的,似乎就是傷害她至深、讓她人生陷落困惑的那個人。「要如
何解釋:是的,你吻了我,但我並未吻你。是的,你做了我,但我沒有做。
是的,那時,我與你在一起,但我並不在那裡。這一切,要如何解釋,又為
什麼要解釋?」因那場劇烈撼動生命的事件,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那年,
那天,你像夏天的鵝絨被,不合時宜地蓋在她身上,感情強烈到兇惡你清澈
的惡意,她頓時間感到加倍赤裸,無所措其手足。」
文章末尾她寫到,「也許她早該明白,就像托爾斯泰描寫當年俄法戰爭,軍隊
棄守莫斯科,撤退時把整個莫斯科城焚毀了——你也像個兵,在離開她的時候
,把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焚毀了。」對照林奕含的臉書貼文,她在交稿前一
天的3月26日寫下一段類似的文字:「我生命早年的創傷事件之於我/好像那
時俄法戰爭棄守莫斯科,撤退時把整個莫斯科城焚毀了/我的創傷也好像一個
軍隊,在離開之際把不能帶走的東西給全部焚毀了。」兩相對照,「我的創傷」
即是「你」。
另一篇〈石頭之愛〉是在她自殺前一天,希望雜誌「無論如何」都能刊出的文
章。其主述者儼然是林奕含本人,或者說,是她讓我們在臉書上認識的那個人:
喜歡少女時代的太妍,崇仰文學,定期回診精神科,還有,20歲住精神病院,
帶了一公尺的書,看完了竟還不能出院,只好從頭再看一次。
她在文中重述一次生命裡的那場裂變,「那些年裡,我時常想『邯鄲學步』這
個成語不是這樣來的嗎?到邯鄲學走路,未能得到約略的模樣,又忘記他原本
的步伐,只好爬著回去了。我覺得之於張愛玲或你都是如此。我忘記在張愛玲
之前文章是怎麼寫的,也忘記在你之前是怎麼活的,只好爬著回去了。」
因為「爬著回去」,她「生命最壯麗的時光」只剩下先生為她起身斟水的2步
距離,渺小至此。歷經人生重創,她肺腑直言心中願望:「做什麼美人、千金
、天才,我只想健健康康地愛人,健健康康地被愛。」確實,過往的美麗標
籤,只是更強化她心中的那份悲憤。
如同石頭的渺小,卻含納巨大的悲傷,文章最末像是她對生命終了的預告:
「也許我從來有自毀的傾向。小學2年級時在作文簿寫了:『媽媽打我,好像
有一顆大石頭壓在心上,我想自殺。』『石頭』兩個字的『口』部分寫得極飽
、極鼓、極深、極刻,幾乎要撐破綠紋格子,象形那幼小、卻如此巨大的悲
傷。」如同她鍾愛的女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1941年患重鬱症的
吳爾芙在口袋裝滿石頭,走入自家附近的歐塞河自殺身亡。
回顧她的臉書,她似乎極愛使用「石頭」意象,臉書封面摘取一段大江健三
郎著作的文字:「健三郎想起了我說的一小句話,寫進了書裡:『我沒有辦法
重新活過,可是我們可以重新活過』這一句話。健三郎寫那句話,就跟把那句
話寫在小石頭上丟出去是一樣的。健三郎所投出去的就是『我』這個小石。」
細觀「我沒有辦法重新活過,可是我們可以重新活過」這句話,「我」是發了
瘋的房思琪,也是生命走向盡頭的她,「我們」可能是「房思琪們」,那些受
了委屈、或將被玷汙的女孩們。她無法重新活過,卻要設法希望「房思琪們」
能重新活過。她把自己化作石頭,投入水裡,希望激起更大的漣漪。
這2篇遺作加強了文學與現實的關聯,但願林奕含是最後一顆自我犧牲的石
頭,她的「石頭之愛」能把漣漪激成水花,水花捲成浪花,浪花變成海嘯,
翻天覆地地吞噬掉一切不堪的腐朽,讓天真的女孩們重新活過她們應有的
人生。
心得與感想
這一次南檢辦林姓女作家之死案
常理判斷
應該承受相當大的壓力
因為整個社會大家都睜大眼睛在監督著這案情的發展
請相關單位能就 人證 物證 日記 部落格 簡訊 親友 閨密 事證
好好嚴格查察
也請台灣的教育部能重視台灣的兩性教育
此外也可以考慮訪效歐美一些國家設紅燈區
另外立法委員們請針對強姦犯 妨害性自主 通姦除罪法等相關法律
做出適當的修改與調整
以確實保護這類案件中的受害者
也請疑似是老色鬼的嫌疑犯
是男人的話就勇敢出來交待(別疑似躲起來當烏龜....的孫子....)
第一次和林姓女作家發生性關係是否是用強迫或者強姦林姓女作家的呢?
因為這是能否將疑似是老色鬼的強姦犯定罪的關鍵
以上只是個人不負責任的評論與預測
請多指教
謝謝大家
作者: negatron ( )   2017-06-08 14:44:00
吃飽沒事做,怎麼老是在PO這事件?風頭過了,靜待調查不是嗎?
作者: excels522 (風之戀人)   2017-06-08 15:36:00
是風向被帶走了 但陳星還沒被定罪阿 一定要查
作者: negatron ( )   2017-06-08 15:39:00
定不定罪是看證據的,嘴巴上討論也論不出什麼鳥等有新事證再來討論此事,不然光空談也沒用
作者: HellKitty (山貓.山性貓.地獄貓:D)   2017-06-08 15:42:00
老實說這篇文章跟政治黑特有何屁關係?
作者: negatron ( )   2017-06-08 15:44:00
他就很愛PO林作家的新聞,你就讓他PO嘛
作者: chrlbrwn (阿朗)   2017-06-08 15:49:00
綠畜只會拿假證據抹黑
作者: negatron ( )   2017-06-08 15:50:00
樓上崩潰!!!! 幫你QQ,等你的解放軍啊
作者: ingpie   2017-06-08 16:45:00
有時真相就在熱烈的討論中現出原形真相只會越辯越明,當然也需要智慧辨別謠言一直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逃得過一時 卻逃不過老天爺的眼
作者: Miule (Miule)   2017-06-08 17:30:00
日創社還有一大串肉粽
作者: rooberte (蘿蔔)   2017-06-08 18:37:00
真相都還沒出來欸 吱吱要不要上街要真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