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kop123 (hkop1)
2017-12-18 01:06:40制度決定了一切.
當罷免設定了一個門檻,當事人算一算不太會過,
反應自然就不會那麼激烈.
搞不好還多做多錯,刺激了選民.
在這個制度底下,沒反應就是好反應.黃國昌/蔡正元
判斷就很正確.
當制度改成簡單多數決就不是這樣了.
正反雙方要不斷的點燃選民的情緒,讓他們相信某個禮拜六回鄉(家)去投票是一場多神聖的戰爭.
為了要一直持續維持這樣的熱情,正反雙方就得不斷
論述自己的意見.
甚至在成案前,當事人就會有相關的動作了.
在台灣這個黨意/上級意/資方意/政治正確意等等凌架於民意的社會,簡單多數決應才能讓民意代表們稍稍的害怕.(當然成案要有後面力量的動員,這只能先忽略它,只先討論正向意義)
再來黃國昌要不要辭職?
當理念比法更前衛時(不曉得要用甚麼詞),要從理念還是從法?
換個方向想,當黃國昌只是黃國昌時,對推行他的理念有任何幫助嗎?
作者: violadepp (一個人的日子) 2017-12-18 01:47:00
同意在這個黨意大於民意的時代只能用簡單多數決讓民代會對民意有壓力鼓勵民代做秀有什麼不好?難道你支持資進黨完全不作秀碾壓民意只對金主的獻金有反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