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V13 (遠見13)
2018-03-04 12:19:432018-03-03 23:49聯合報 鄭文炫/無業(新竹市)
遠在民進黨尚未成立,叫做「黨外」的年代,有人問主張台獨的若干中堅分子,倘若大陸
有像姚啟聖那樣的人才,你們如何因應?被問者皆謂,不知姚啟聖是誰。問者不勝驚喟,
乃因清廷能攻取台灣,時任福建總督姚啟聖功績卓偉。這麼重要的人物,那些黨外菁英竟
一無所知。
不只姚啟聖一人的歷史,當時清廷和明鄭政權間的鬥爭過程,從文攻(談判)到武攻,不
少值得借鏡地方。主張台灣獨立卻不知那段歷史,如何未雨綢繆,保台又計將安出?
近日大陸國台辦宣布卅一項惠台措施,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批評陸方的做法,是「以利益
換政治認同」。雖說邱副主委的批評一語中的,那又如何?借用鄧小平的說法,「不管白
貓黑貓,能捉到老鼠就是好貓。」只要能贏取台灣人民的民心歸向,對陸方而言,不管用
什麼手段皆好。
其實不待這些措施,台灣民心早滑動。前些時天下雜誌公布國情調查,自認是「台灣人」
的比率創五年來新低。向來被視作「天然獨」的年輕世代,越來越多人表示願到對岸工作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問題責任不在民進黨。但民進黨既然執政,就該有執政擔當,
讓台灣人民看得到願景,否則莫怪人民「不愛台」。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3010875
柯P兩岸一家親得到絕大多數台北市民甚至台灣人民的支持 不是沒有原因
全民都比資進黨清楚台灣不靠大陸就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