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eeJan (長巷裡的長影)》之銘言:
: 幾個觀察點:
: 1.民進黨傾全黨之力一定要拿到這個位子。
: 2.民進黨現在跨派系都保吳音寧(新潮流:酒店梁 謝系:管碧玲 海派:王定宇等)
: 3.農陣叫囂(徐世榮,農委會地下主委陳吉仲,當然還有吳音寧的表哥黃盛錄)
: 4.吳音寧上媒體,直接上最有力打手鄭弘儀節目(注意,不是周玉蔻喔)
: 5.民進黨自己提市長候選人後,綠營名嘴圍剿府內民進黨人。結果沒有任何一個名嘴
: 任何一個民進黨政客要求吳音寧離開市政府
: 我推測,這個位子重要到有極大利益可以大家都有得分
: 這個位子到底為什麼這麼重要?
: 有沒有版友有更清楚的資訊可以了解?
: 非常謝謝
讓我們來看看民進黨保的這個文青的一段歷史。
抓到了,
你看,圖利家鄉社福團體吧!
老早就預謀了。
用19000元殘菜收買老人。
爆雷:
文中有出現柯文哲和林淑芬喔。
————————————————————————————-
https://goo.gl/6W8eJY
憤怒搖滾救溪洲
天底下革命沒有一次就成功的,反抗之後可以做一點積極的事。
”
農村的封閉、破敗與沉睡是必然的,如果只有老人家。
但農村也會甦醒,孵夢,有一點點搖滾,如果有年輕人回來,無論這裡是曾經離開的故鄉
,或者新認同的故鄉。
濁水溪北岸的溪州,就是那個搖滾起來的農村。
走上街頭,走入體制,吳音寧(手持麥克風者)號召青年返鄉歸農,守護土地價值。鐘聖雄
/攝影
溪州尚水 呼喚青年從農
下午兩點,吳音寧走進溪洲復興路上前身為「成功旅社」的農用書店時,店長巫宛萍正在
和兩位從台中過來、專辦小農市集的朋友,討論「溪州尚水米」在市集販售的可能。其間
又分神去招呼兩名抬著一箱有機醬油進來的女人,說是要送給溪州的托兒所。
幾天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才來這裡作客,看看老旅社,還帶著「溪州尚水米」回家給老
婆。
農用書店正是溪州尚水友善農業公司的據點,巫宛萍、鄭雅云、陳慈慧,加上兩個高大的
男生阿銘和阿誠,五個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正在寫一個青年返鄉與友善農業的故事。
巫宛萍畢業於南藝大建築藝術研究所,陳慈慧台大社會系,鄭雅云台大中文系,兩人在台
大參加農村讀書會時就認識了,她們都不是溪洲人,不是農家子弟,那條把她們串連起來
的線,是鄉公所主秘吳音寧。
溪州能種出優良稻米、芭樂,富含養分的濁水黑土是其關鍵。鐘聖雄/攝影
三年不到,這一群人就把自己從稻米的初級生鍛鍊成貨真價實的作實人(台語,意為種田的
)、不太會算計的生意人,保價收購台梗16號的「溪州尚水米」。
推廣有機,銷售不用農藥與化肥的米。那不僅是志業,也是一種生活價值的選擇。
詩人的女兒 上街頭守護農村價值
台灣的孩子,沒有人沒讀過吳晟的詩,他的散文。
離溪洲鬧區,也就是成功旅社所在的復興路還有一段路途的圳寮村,一座紅瓦的三合院,
詩人、也曾經是溪洲國中生物老師的吳晟,在這裡寫作、鋤地,和音樂老師妻子莊芳華養
大了三個孩子。守著母親留下來的兩甲地,後來他開始種樹,種了三千棵台灣的原生樹種
,誓願把這裡變成生態復育基地。
詩人吳晟(左二)對土地價值的重視深深影響下一代。
某種程度,三個孩子也是吳晟栽種出來但長成自己樣子的樹。大兒子行醫,小兒子做音樂
;女兒吳音寧生來就是革命份子,她的理想其實很簡單但也最困難,於公嘛,「一個快樂
健康的台灣」;於私,就「每天吃好吃的食物,看好看的風景」。
但從小小的鄉村到一整個島嶼,太多的事情都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孕育自土地、屬於農
村的價值,如紀律、守分、勤奮、簡樸,親像不再放水的田逐漸乾涸。
離開圳寮到台北,成為人權律師,曾經是少女吳音寧對未來的想像,所以法律是她唯一的
志願。考上東吳法律後,野百合學運之後的街頭運動,她和在中興大學念書、後來成為立
委的高中同學林淑芬,兩人無役不與。那個理光頭的大學生,吳晟的女兒,成了運動最鮮
明的標記。
有一天在學校旁邊早餐店吃早餐,吳音寧讀到一篇關於墨西哥查巴達民族解放軍的報導,
她順手在筆記本上記下來。那是1994年的一月,後來她完全不記得這件事;七年之後,她
到美國遊學,因緣際會,順著一腔莫名的熱血轉往墨西哥查巴達民族解放軍自治區採訪。
當地原住民問她來做什麼,「噢,我回到台灣後就把你們的故事寫給台灣人知道。」,承
諾之前,吳音寧其實還沒有寫作計畫,這像極了她的性格,沒有生涯規劃,大膽闖蕩,但
一旦「意氣用事」的承諾了某件事,便認真去做。
這本書就是《蒙面叢林》。
《江湖在哪裡》 看見農村出代誌
法律條文充滿人類製造的缺陷,街頭又佔去太多時間,吳音寧終究沒有考上律師。但對台
灣農業來說,這是福不是禍。她決心從成長的土地出發,專心寫一本台灣農業觀察的報告
,於是回到了溪州。「妳倒轉來ㄚ?」,隔壁的阿婆以為她是回來玩的。
老人家早已經習慣了年輕人一個一個飛出去,吞下寂寞。
其實大學畢業後,吳音寧也短暫的回家住過。但那時她很不能適應,「我和小學同學沒有
連結,腦袋裡想的,講話的內容和他們都不一樣。」,於是又離家到台中,在台灣日報當
編輯。
這一次,寫作讓她甘心情願的住下來。面對著阿嬤的田,面對著吳老師簡直如同一座小型
農業圖書館的資料,她深深陷入一種「原來,原來是這樣!」的驚喜和憤怒。事情原來是
這樣,台灣的農業政策,台灣的田園,是這樣一段段被政治和經濟穿腸破肚,挖空吃盡。
這本書,寫了兩年多,三十萬字的《江湖在哪裡?》,是2007年出版界的重量級大書,中時
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
但最壞的事情還沒來。有一天,林淑芬很火大的告訴吳音寧,行政院版的「農村再生條例
」已在立法院一讀通過,這條例讓農地變更更容易,並強迫社區整合。看似宛救蕭條農村
,但農村花園景觀化?吳音寧讀著條例,感覺不對勁,立刻出手寫了一封「農村出代誌」電
子郵件,提出警告和呼籲。這封信不斷被轉傳,正在台大農學院讀博士的蔡培慧也看到了
,一場由知識青年發起,再串聯知識農民、老農、大學生和社區營造者的社會運動就此展
開,訴求的是農鄉永續、土地倫理與環境正義,是謂「台灣農村陣線」。
公民團體聚集溪州,守護百年大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