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改課綱到底在叫甚麼?

作者: a874622 (流浪者)   2018-08-14 05:19:47
※ 引述《oftisa (oo)》之銘言:
: 最近新課綱的新聞出來,一堆人在叫叫叫
: 不知道在要甚麼?
: 說甚麼去中國化,根本是屁話
: 課綱根本還是以中國為核心在編寫,只是多了中國跟周邊國家的互動而已
: 台灣根本沒有經過轉型正義,政府公務員都是黨國獨裁時代遺留下來的,根本沒換人
: 這些人怎麼可能去中國化
: 現在在抗議的到底在叫甚麼?有人知道嗎?
以下個人意見 當然是門外漢對接觸過中學生在高三時狂印國編本
學習歷史的一些心得:
(1)我是認為學科是逐步發展的,學習心理也是逐步發展的,要循序漸進學習
依認知發展心理和學習心理最有名的皮亞傑的理論人的學習發展是
感覺動作→ 前運思期→具體運思→ 形式運思
學習該由具體到抽象,累積事實經驗材料至一定深廣度才能產生有價值觀點意見。
中學是初學歷史基礎時期,教材課本一要符合此原則學習才有效果
(2)歷史科發展是以史料上的人與事加上時序為基礎發展而來,
基本傳統敘事結構是政治、軍事、制度、經濟、學術文化………….
現在學院中的美國研究所、東亞研究所、歐洲研究所、東南亞研究所
研究一個國家地區的重點也是以政治軍事經濟概況與重要影響力大的領導人為核心重點。
再旁及庶民社會生活文化。為何近年歷史科刻意貶低政治軍事重要影響人物比例?
當然與近代歷史學發展瓶頸及其他社會學科如哲學社會學統計學挑戰介入有關,
歷史科開始跟隨潮流搞一些庶民生活文化,心解史、計量史,
但這些史料數量遠不及傳統基本結構豐富全面,
常有硬將極為有限史料塞入社會學 哲學範疇(汪榮祖)
,不同學者套用不同理論觀點南轅北轍,「以理限事」。
加上後現代存在主義 結構主義 批判主義文本脈絡分析 海德格、德希達、哈伯瑪斯
,………………
這些文組比我熟悉,這些方法觀點論述我認為在專精深入研究或可擴大史學視野
及提供不同觀點,但在中學生初學沒有累積材料經驗或極度貧乏下
是毫無意義學習成效極爛的。
(3)中學生初學歷史教材應以甚麼為主?依學習心理以具體、結構性強、基本確定為主,
人、事、時序建立累積材料的「基本認知基模」,材料經驗累積到一個厚度,
方法觀點立場才有意義,把歷史搞成像布勞岱爾一樣的「古代人文地理」,
或寫一堆思想論述卻砍去基本材料架構,在中學每周兩節歷史課中根本不適合,
這些東西是老師課堂上引導學生分析解讀文本的方法,而不是成為文本的主體
期待中學生課前課後為兩節課去大量閱讀史料或查閱史實更是不切實際,
學生在課本上讀到波希戰爭、電影上看到 300壯士會有興趣去查閱相關人事史實、
在課本上讀到一堆哲學論述、物質冶金文明或庶民夜市生活會有興趣去查閱史實才有鬼。
(4)至於文理科邏輯、思辯、觀察解析情境爬梳資料、歷史學和
寫程式分析問題 分解步驟組織程式
檢視每條邏輯謬誤能力是大同小異的,差得是材料經驗架構的熟悉與連結,
材料經驗的累積正是初學者最需要的,現在的中學歷史課本總貶低這些,
貶低政治軍事影響巨大關鍵人物,我認為根本唱高調,自己在學院自嗨可以,
你叫美國研究所、東亞研究所、歐洲研究所照歷史系流行方向搞說你們研究的都不重要,
我們的才是潮庶民立場觀點根本……我看根本呵呵!
作者: houseguy   2018-08-14 07:05:00
統派最恐懼的事就是文化台獨,應該要打飛彈了吧
作者: nqj (黑貓)   2018-08-14 08:37:00
現在也不怕文化台獨了吧,例如三國,軍師聯盟,以前的康熙帝國等陸劇都比歷史課本精彩且吸引人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