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區立委的名額目前主要佔多數 73/113
比不分區還多
分區立委主要是拼當地選民服務 不是拼專業
當然也有專業...可是很多爛咖
政黨票的比例也是要過門檻 贏的那幾個全拿去分贓
其實這很不利於小黨生存 被壓扁扁
白色力量都變成白色汁液了
我認為 分區立委的名單應部份由地方議會的議長或副議長兼任
並擴大選區
舉例而言吧
113席
分區部份
23席次
區域立委由選舉產生
另外23席次
地方議會中 再產生一席立委 這席就從議員中除名
這不是議長
類似美國參議員的產生方式
不分區
族群票
職業類型
按產業比例 產生6席左右
比如農林業 商業服務業..等等
按照經濟部商業司的職業登記 勞工投保的產業類別去計算
所以你要投哪種 就是按照勞保 農保...等 登記為主
這個東西會制衡資方的總會 有代替工會發聲的效益
避免現在政商勾結 背叛人民的狀況發生
少數族群票
殘障 原住民...僑務 等等 不贅述
一般不分區
政黨票 10席次
因為過門檻的贏者全拿 不利小黨
所以要設定上限 單一政黨只能拿3席
才能鼓勵更多政策性小黨產生
全國不分區
大約40~50席次
這樣會形成..
拿今年來舉例好了
每次選完地方選舉 至少有23席次 地方議會產生的席次會產生
所以會有23人2018換屆 加入立法院 變成新立委
2020才會選出剩下的90席次左右
避免立法院 全部癱瘓掉 避免每年都在選舉 每四年有一年都在空轉
逐次交替替換
當然可以再增加更多 比如族群立委 也納入
主要目的是台灣每年都在選舉 會造成台灣的空轉
這會是平衡一點的方法
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