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歷史留下公正的註腳-1992年11月兩會共識始末(1999.09.08)
資料來源:國台辦 https://goo.gl/oM1XaX
1992年11月,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
商談中如何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問題,找到了解決辦法。
兩會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但是,台灣方面這些年來把兩會的共識說成了“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歷史是不可更改的。共識究竟是什麼?歷史的真實又是什麼?回顧這段歷史
,真相即可大白。
評:1999年對岸國台辦的文章,咦?通篇沒半個字提到"九二共識",Why?
因為蘇起2000年才"創造"出九二共識,1999年的國台辦當然不知道有九
二共識,全世界都不知道九二那年國共會談有談出什麼共識。
開宗明義就直接說台灣把"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當作兩會的共識,就是
在更改歷史,國台辦為了否定兩岸有過"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
才特地寫了這篇文章來告訴大家"歷史的真相"。
1991年4月28日,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陳長文率團來北京訪問。4月29日
,國台辦副主任唐樹備在會見陳長文時,受權提出了處理海峽兩交往中的具
體問題應遵循的五條原則,其中第二條是:“在處理海峽兩岸交往事務中,
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 '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也反對'
一國兩府'以及其他類似的主張和行為。”
11月3日至7日,陳長文再次率團來北京,就合作打擊台灣海峽海上走私、搶
劫犯罪活動問題進行程序性商談。商談中,唐樹備再次提出希望海基會表明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爭取雙方達成共識。雙方首次討論了在事務性商
談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但未能達成共識。此後,台“陸委會”一再
強調台灣方面對一個中國涵義的理解與大陸方面不同,而表達對一個中國的
態度是政策性的問題,與事務性商談無關,海基會在事務性商談中不得談這
個問題。
1992年3月23日至26日,兩會在北京就“海峽兩岸公證書使用”和“開辦海
峽兩岸掛號函件 查詢、補償”問題進行第一次工作性商談。商談期間,海
基會人員按台“陸委會”的要求,一再表示“沒有受權談一個中國問題”。
同時,他們在商談中提出的主張,則明顯違反了一個中國的原則。例如,在
解決兩岸公證書使用問題中,海基會起初用比照國家間駐外使領館認證的做
法來處理大陸公證書在台灣的使用;在解決開辦兩岸掛號函件業務問題中,
援引國家間通郵的做法。實踐再次說明,在商談中確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
共識是必要的,而如何達成這一共識的方式是可以討論的。
評:1991年兩岸開始接觸,對岸國台辦只有一點要談,就是"一中原則",但
海基會從來沒有授權在"事務性商談"中談『一個中國原則』,既然沒談
過,兩會何來有『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馬英九時任陸委會副主委時的說法:https://goo.gl/x1JAHf ,該報導
清楚的知道兩點,一是台灣只想談『事務性商談』,且不談一個中國原
則;二是『一個中國的表述』問題,兩岸從無交集。
相關資料:https://goo.gl/LepTWc
換句話說,對『一個中國原則』沒有共識、對『一個中國涵義的各自表
述』沒有共識。
事實勝於狡辯,1992年至今,27年來,中國何時說過一中可以各表?
由上可見,海協與海基會就在事務性商談中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
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達成共識,是以兩會各自提出、分別交給對方的上
述兩段具體表述內容為基礎的,而不是不加約束的、單方面隨意性的各說各
話。
對照兩會的具體表述內容,海協和海基會各自向對方明確承諾堅持一個中國
原則,追求國家統一;至於對一個中國的涵義,海基會說“認知各有不同”
,海協說“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
這充分說明,兩會從未就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進行討論,更談不上就一個中
國政治內涵的“各自表述”達成共識。
換言之,雙方以各自表述的方式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是共識,而對
一個中國的內涵,雙方既未討論,根本沒有共識。
評:海協會說兩會共識是『雙方以各自表述的方式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
態度』,對岸要的是『一個中國原則』、要的是『一個中國的涵義』不
能表,談不上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達成共識。
但是,隨著李登輝逐步擺脫一個中國原則、製造“兩個中國”分裂活動的加
劇,台灣方面開始歪曲兩會共識。從1993年底開始,海基會領導人和“陸委
會”負責人公然在媒體上將兩會共識歪曲為“就擱置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
”,“意味著雙方擱置了中國主權問題的爭議”。
評:國台辦罵的就是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https://goo.gl/8zwVUx、
https://youtu.be/l5jZO5QNeTk,辜老的重點在『一中問題』不管是一
中原則,還是一中各表,是中國主權問題的爭議,雙會對願意擱置「一
中」這個爭議有共識。
當然,這段話就是國台辦也否定有這所謂『沒有共識的共識』,認為擱
置一中是歪曲。
不管兩岸誰說的對,同前面幾段一樣,顯示的就是沒有『一中原則』的
共識。
1995年6月李登輝以所謂私人名義訪美後,大陸方面展開了反分裂反“台獨”
鬥爭,要求 台灣當局停止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活動,回到
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上來。美國政府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並聲明對台“
三不支持”。
這時,台灣當局尚不敢公然地完全地放棄一個中國原則,只能藉助於歪曲兩
會共識,謊稱兩會達成過“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甚至說成是“一
個中國涵義、各自表述”,為李登輝製造“兩個中國”的分裂活動辯護。
對此,海協負責人多次駁斥道:“近一個時期,台灣當局為替自己的分裂立
場辯護,公然將海協與海基會1992年達成的在兩會事務性商談中'海峽兩岸
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口頭共識歪曲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並把一個
中國表述為歷史的中國,而現在是'階段性兩個中國'。
這與兩會當時達成的口頭共識根本是背道而馳的。”“台灣當局已不是在遵
循一個中國原則,而是搞'兩個中國'。這已不是台方所說的'一個中國、各
自表述'的問題了。
評:對岸由始至終都反對一中各表,兩岸沒有『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
識,更不能「一個中國、各說各話」。『一中各表』是對於『一個中國
原則』的歪曲、是在捏造歷史,是在搞『兩個中國』。
台灣總統直選,違反一中原則;總統訪美,違反一中原則;務實外交還
是違反一中原則,最根本的就是中華民國還在,就是違反一中原則,有
總統可以選、可以訪美、可以外交等等,都是違反一中原則。
這些都導致了1992年之後,辜汪就沒辦法再會談,也導致了1995、1996
年台海的飛彈試射危機。
與其說有沒有共識會影響兩岸的穩定,超直白地說有中華民國的存在就
會影響兩岸的穩定。
PS:本篇都在罵『一中各表』的文章,現在還在國台辦、海協會的網站,兩
岸有『一中各表』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