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當然有變,不然怎麼會被批評為變形蟲,這也是部份民進黨側翼最痛恨他的地方,覺
得他沒有堅持住自己的理想。
但站在務實的立場,改變如果是往好的方向變化,或者是變得更實際而不空談,這又有什麼
不好呢?
舉例來說,就能源議題來看,柯文哲最初是大力反核的,2013年他便大力抨擊核四問題,但
今日他對核能議題則顯得保守。如果單從此角度來看,會覺得柯文哲變了,但卻忽略大環境
的變化。
在2015年以前有參與反核運動的人,當時環保人士的主張往往是核能占台灣發電比例尺不高
,且火力發電的超臨界機組將建置完成,大可用節能跟煤炭火力發電的手段直接取代核能。
這個說法非常合理,偏偏2015年大陸有位柴靜拍了「穹頂之下」的紀錄片,PM2.5瞬時成為
大家的夢饜,用煤炭火力發電取代核能發電的說法瞬間在社運圈銷聲匿跡。
當煤炭火力發電取代核能的說法行不通時,剩下來的選擇就是昂貴的天然火力氣發電跟不穩
定的綠能了。此時社運圈開始大力鼓吹綠能的可行性,但現實來說,要取代核能仍有相當的
距離。
柯文哲為何對核能的態度顯得保守呢?他常說民意、專業、價值,但我覺得最後要在加上【
選擇】,一位政治人物必須用專業及價值說服民意,最後才得以施政。
常有人說柯文哲對能源議題沒有主見,想法相糢糊,但我覺得柯文哲的施政理念常常是訴諸
專業及價值,最後順應民意而行,他並沒有既定的立場。
大家若選擇廢除核能,那就要選擇使電費高漲的天然氣發電,或者用肺發電的煤炭發電。若
選擇擁抱核能,那就要承擔核災事故爆發時,大台北地區難以疏散的惡果。世間萬物的選擇
都必然有好處,也有應付的代價,你不可能要非核家園,又要空氣好,最後還要電價平穩。
柯文哲的理念便是列出各種方案的利弊,最終順應民意而行,別跟民意對幹,也不要講做不
到的空話。
他將公宅的目標下調,就是他確切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不亂開支票。若你在去年縣市長選
擇前有看到柯文哲在車上與女市民對談公宅的影片,他也誠實地說公宅的興建無法在短時間
解決台北市民的壓力,甚至可能要到下一個世代才可能解決。
柯文哲曾說換了位子換了腦袋是正確的,當你承擔不同位子的職責時,你有了權力,便要負
擔相應的責任,關鍵是,人能不能通過魔鬼的試煉,為了公眾的利益而改變自身的執念,還
是你會為了私利而傷害公眾的利益。
柯文哲2014年的競選口號是【改變成真】,改變,從來不該只是負面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