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派」的民眾黨與「進步派」的時力,將是立法院超越藍綠的「不關鍵少數」
作者:沈祐平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暨立法委員選舉正式落幕,現任總統蔡英文以超過800萬票的得票,大
勝韓國瑜逾250萬票,其得票甚至超過2008年的馬英九障礙。此外在立委選舉表現中,綠營
在區域立委達成過半席次,尤其在數個艱困選區皆獲得勝利,可說贏得漂亮。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壓倒性氣勢並未呈現在民進黨的不分區得票率,事實上,民進黨在政黨
票的得票足足比總統票少了350萬票以上,代表選民並不完全是愛戴民進黨,而是被擔心韓
國瑜當選總統的恐懼所綁架。
在此前提下,能準確看出台灣真實民意的民調,仍是不分區立委選舉,在這個舞台上,藍綠
兩黨的得票都明顯不如總統選舉。由此可以看出,在台灣這個幾乎是圖利大黨的選制下,小
黨正無聲地慢慢崛起,雖然在本次區域選舉中小黨雖然未能獲得理想席次,也未能形成兩黨
不過半的關鍵少數,表現仍相當不俗。
首先,成立僅半年的台灣民眾黨獲得超過150萬選票,得到五席立委,以缺乏媒體資源、只
有柯文哲一位「母雞」也不靠與大黨蹭邊的政黨而言,可謂漂亮的一戰;時代力量雖然席次
不如上屆,但也獲得100萬以上的選票支持,獲得三席立委,面對泛綠分裂、民進黨集中選
票和左獨小黨夾攻,雖艱困卻仍頑強存活了下來。
親民黨獲得3%選票,在可見的未來中,其光譜上的地位將被民眾黨取代。基進黨獲得3%、綠
黨獲得2%不分區選票,成功打擊選民性質接近的時力,拉下民進黨心腹大患——時力戰神黃
國昌,可謂護駕有功,達成階段性任務。
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對立,就是過往立法機關失能的原因
曾有位政治人物說過一段話,意思大致上是:「我有十件事想做,其中七件跟你的理念一樣
,那就合作七件;有三件事理念一樣,那就合作三件;只有一件事一樣,沒關係,那就合作
一件事。」
聽起來很正常,做事嘛,自然要就事論事,可是在台灣,事情往往不是這樣的。
在不良的體制之下,國民黨、民進黨坐擁山頭,統獨本應當只是諸多議題之一,卻被兩大黨
用來惡意操弄整個政局,導致任何議題都用二分法暴力劃分,一旦某一方在議會過半,兩方
便直接拒絕溝通,總之你支持什麼,我就反對什麼,甚至與我過去的立場相違背也在所不惜
,其中並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
這是一個只問派閥,不問施政的國家,也因此政見往往淪為空口白話,更可怕的是,台灣人
民對此習以為常,每到選舉就自動分成兩邊,左右、統獨、老少、富窮,打著一場無意義卻
無止盡的內戰。
而台灣的政黨,也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然轉型為選舉前娛樂選民,選舉後愚弄選民的專業組
織。講的是人情義理,做的是傷天害理。在如此惡劣的政治環境中,多年來,那些喊出「超
越藍綠」嘗試打破這困境的小黨,最後仍全部淪為兩大黨附庸或是在政壇邊緣化。
而在這次選後,超越藍綠這項艱鉅任務,如今有了新的挑戰者,其名為「台灣民眾黨」和「
時代力量」。
台灣民眾黨:沒有老害和共諜的國民黨,不要嗎?
民眾黨有「當代自由主義」的味道,這項思潮是當年美國經濟大衰退後,面對內憂外患,以
凱恩斯學派為基礎的體制改革。它檢討了古典自由主義的失敗,並將政府打造為一台使國家
經濟順暢運轉的輔助機器;另一方面,當代自由主義對於社會福利方面十分著重,不只要自
由,也力求平等。
其黨派之政治理念以尊重現有體制為原則,擅長用溫和的方式著手改革,以施政效益為最終
導向,台灣民眾黨的代表性人物:柯文哲、賴香伶皆屬此類,且有實績。
台灣民眾黨成為第三大黨,他們即將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在國會中的角色。民進黨、時力
並不熱衷於跟民眾黨合作,國民黨肯定願意,但畢竟無法過半,因此合作不會有實質意義,
這個政黨唯一指標性的意義,就是藉由在國會的專業表現,吸引中間及右派理性選民,講白
話就是挖國民黨的牆角,試圖在下次選舉中取而代之。
一個沒有老害、共諜、貪腐和派閥的國民黨,聽起來還不錯,不是嗎?
時代力量:民進黨只需要聽話的手下,並不需要互相約束的盟友
時力的角色近似於「進步主義」政黨,此類思潮曾歸類在美國自由主義之下,直到自由主義
的主流議題偏向體制內的經濟民生,開始淡化正義、平權等「內在善」性質濃厚的議題,於
是進步主義者催生了屬於他們的新左派政治團體。時代力量原本就有此性質,在排除親綠成
員後,更確立了這條路線。
進步派政黨其政治理念較自由派更激進,除了效益也注重道德標準,是兩黨制環境下的合適
監督者,時代力量的代表性人物:黃國昌、邱顯智、周偉航等皆有此特質,且有實績。
值得一提的是,在進步主義崛起後,原本的自由主義則在光譜上被往右擠,這是正常的政治
觀念演進——更進步的新左派思潮,把原本的老左派變成保守右派,雖然演進過程中會犯錯
,也會有失敗的政治實驗,但整體政治生態是螺旋式的進步,時力之於台灣政壇,也有此層
面上的意義。
而時力的困境在選舉後也正式浮上檯面。成功過半的民進黨只需要聽話的手下,並不需要互
相約束的盟友,而時力的政黨特性也令它不易找到結盟對象,在可預見的未來四年裡,過去
黃國昌孤軍奮戰的身影,也將是新一代時力立委的模樣。
正常的政治人物和政黨,該是什麼樣子?
要談這兩個小黨,就不得不提其指標人物——柯文哲與黃國昌,為何這兩人值得相信以他們
為核心的政黨,有朝一日能成為關鍵少數,而不像以往的第三勢力,只逐漸變成小藍或小綠
?
想了解一個人的操守,最好的方式不是聽他說話,而是看他做事,尤其是觀察此人面對困境
和誘惑時會不會背棄原則。仔細回想,這兩人在政治舞台上最孤立無援時,未曾向兩大黨低
頭;最有機會一步登天時,未曾接受兩大黨恩賜,他們始終謹守合作和競爭的分寸。
話說回來,政治人物堅持理念,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才對,但今天這事卻能令我歡天喜地、大
書特書,可見台灣政壇多不正常。
自由派和進步派的政治理念常被混淆,因為其擁護的理念重疊度很高,而兩者間最基本的不
同在於道德規範和終極目標,即使出發點相同,卻可能有迥異的作為。
時力和民眾黨的共同出發點,就是治國優先。
但即使同為「治國優先」的政黨,當難題出現在這兩個政黨面前時,時代力量會選擇道德,
台灣民眾黨會選擇效益,而他們唯一的共同底線是為台灣著想。可笑的是,「治國優先」這
種基本的原則,台灣大多數政黨也是守不住的。
套一句柯文哲的話:「個人利益大於派系利益,派系利益大於政黨利益,政黨利益大於國家
利益。」這三句話之中,第一句是國民黨最不正常的地方,第二句是民進黨最不正常的地方
,第三句,則是其他小黨最不正常的地方。
多少有志之士曾想過,倘若有一天出現影響力足夠的第三政黨,讓台灣政治脫離藍綠的暴力
對決,在小黨堅持理念、不被威脅利誘的引導下回歸問政本質。而這也是民眾黨與時力在本
次選舉的指標意義——有250萬選民,跨越了傳統藍綠二選一的綁架,選擇相信以「治國優
先」為名的政黨。
但是,就這寥寥幾席,面對過半的綠和腐敗的藍,兩小黨真能讓台灣政治環境變好嗎?老實
說我不知道。當代政治思潮不停演進,我們至今其實還在拾人半個世紀前的牙慧。但我知道
的是,民眾黨、時力展現的,正是國、民兩黨本該成為的樣貌。正常政黨的樣貌。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9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