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inreigensou (神靈幻想)》之銘言:
: 店家優惠幾乎都排除電子三倍券
: 因為三倍券看得到,電子的看不到
: 你可以馬上確定顧客用實體三倍券
: 可是電子的看不到,只有綁定的銀行知道你剩下多少
: 要一一確認顧客是不是還有三倍券餘額不可能
: 電子三倍券除了保底2000幾乎剩下幾乎只有銀行一兩百的回饋而已
: 這也是為何實體還是比較多人用的原因
: 除非電子券的制度改一下不然一樣會如此
其實這個就是設計的太複雜搞到一頭霧水的一個典範......
沈榮津當時說店家會推出優惠加成,被反對者罵「先漲價再打折嗎?」
現在真的推出後,其實不少店家都提供了優惠加成的方案。
這些反對者改成罵綁定信用卡的人太少,
但會這樣去買實體券,就是因為要優惠加成的關係。
信用卡的部份沒辦法做出「區別」,事實上政府的原意應該是要店家可以:
「全面推出優惠加成」
但台灣人做生意跟消費者買東西就不是這樣幹,
「全面優惠」等於大家都一樣,反而成了「沒有優惠」。
一定是挑一個類別去優惠,讓「符合此一條件」的消費者有賺到的感覺。
這是人心。
而不是理論。
在這種人心的狀況下,綁定信用卡的振興券又有另一個問題: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滿足優惠條件」
比方說國泰世華的優惠是「7-11消費滿3000,再送500折價券」,
看起來很多,但限定人數,誰知道自己7.15開始後,有沒有辦法擠在前面。
7.1振興券開賣時一堆人搶信用卡優惠,瞬間搶光之後才去改買實體券。
這種狀況都是沒有辦法預期的,但實體券卻有店家的優惠加成可以期待。
於是才造成了八成去買實體券的結果。
畢竟超商預購直接送優惠,三張50元的券雖不多,但那是擺在眼前看得到的。
買完實體券還有開始使用後的各種店家優惠可以期待,
這其實達到了沈榮津當時說的「加成」效果,但代價就是人們選擇實體券。
只能說,人心往往還是在理論之上。
但至少確定這個政策讓人有了議題。
有沒有效果就不知道了,我猜應該是消費券的一半左右吧?3600→2000。
==
另一點是資訊落差的部份。
比方說我還是綁信用卡,就算拿不到500優惠也沒差,
我光是每個月在全聯全家小七的消費就超過3000了,
全聯買菜我都是用pxpay綁定信用卡,要達3000退2000可說輕而易舉。
但很多人不知道便利商店跟超商也可以使用信用卡.........
更別說我自己還有不時的Costco消費,那一次就滿3000了。
所以為了簡單,信用卡不用管面額問題是看累計值,我就直接綁信用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