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做法是各家醫院自己訂自費醫材的金額
這樣的好處是
市場機制,過高的按理來講會被自然淘汰
最後各家醫院訂家回歸市場均衡
壞處是,有可能出現個別過高的價格
消費者可能在市場行情不透明的狀況之下
多花了很多冤枉錢
現在是由醫學會討論所謂的合理價格
定義出極端值
高出極端值得要提報告說明理由
好處是,如果醫學會定義的價格的確是正常價格
那外國高檔醫材不會被劣幣逐良幣而進不來台灣
消費者也不會被少數醫院當冤大頭坑錢
壞處是
如果醫學會定義的價格不是正常價格
過低,高檔醫材無利可圖,不進到台灣,台灣醫療品質降低
過高,消費者連比較的機會都沒有,走到哪都是過高的價格
如此
原本由政府來定義所謂合理價格
轉變成所謂專業團體來定義
但似乎沒有甚麼機制可以管制這個價格是否合理
我想到過去聽到的軼聞
某個工程法律規定要申請
政府無人力審查,外包給專業公會處理
但南北收取費用大不同,北市要六萬多,高市只要兩萬搞定
台北市政府就找來全國公會理事長、北市公會理事長來問問
為什麼北部的價格高於南部這麼多?是不是回去在檢討一下?
過了一個星期後
全國、公會理事長北市公會理事長與高市公會理事長聯袂拜訪台北市政府
告訴北市府說,之前的訂價真的有問題
檢討過後
高雄市的申請費用調高到六萬多元
跟台北市同步
天知道醫學會會不會有類似的狀況出現?
醫學會本質上就是醫師與醫院組成
而價格由這些人來決定
如果換個狀況
關於美國面板的價格
由三星、奇美電、友達等主要廠商商量
提出所謂的合理價格
咦?有點怪怪的
這個叫做啥?不就是聯合壟斷行為?
總之我覺得
如果要按之前純市場機制
那政府要儘量讓價格能夠完全透明
譬如所有醫院的自費醫材價格
都能在一個網站或APP之中查到
甚至最高與最低的價格,會被紅字亮底標註
如果要搞現行這種討論式的價格
那監督與防堵機制就該配套
要改革很好
但改革而來的就會是變動跟不可預知
在事前就能有完善的防堵
也能提高醫生、消費者對制度的信任感